堅壁清野時搬遷百姓,一般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武力驅趕。
看到房子就燒掉,逼迫老百姓離開家園。百姓逃去山裡也行,逃往大後方也可以,隻要不給敵人留下人力和物資即可。
這種方式,往往伴隨著劫掠。
即派出去驅散百姓的本國軍隊,自己就在執行任務時搶一撥。
第二種是行政搬遷。
這相對要文明一些,但對基層組織力要求較高,往往也會夾雜著武力逼迫。
西夏搞堅壁清野,主要偏向於第二種。
因為他們的基層組織為部落,各部酋長有能力組織百姓遷徙。而且又是全民皆兵,青壯都被抽去打仗,百姓皆為士兵家眷,如果胡亂驅離百姓會搞得兵無戰心。
黃河西岸,懷州城外。
郊野地區有成片成片的幕梁,這是一種西夏小帳篷。可利用野外樹木做支架,也可使用木料搭建支架,再蓋上毛氈就能遮風擋雨。
行軍打仗之時,3個西夏兵共用一個幕梁。並配發一匹駱駝運輸輜重,馱運這三個士兵的基本裝備。
現在,數萬士兵都進城了,十多萬百姓住在郊外幕梁之中。
他們這些堅壁清野遷來的百姓,由於占用了郊外大片農地,跟本地百姓經常發生矛盾。
穿過大片的帳篷區,李存惠獨自騎馬回城,亮出軍官腰牌就進去了。
並沒有被懷疑。
他帶著小隊騎馬出城偵察,遇到明軍跑散了很正常。
當晚,嶽飛再次率兵來到興慶府城外。不但每個騎兵都舉著火把,每匹馬的馬鞍上也綁著兩支火把,繼而吹號呼喊裝出要攻城的樣子。
城內軍民大驚,李仁忠再次把李仁孝請來,登上城頭組織軍民守城。
對於西夏軍民來說,夜晚反而更可怕。
城外本來黑漆漆一片,現在卻被無數火把包圍,看樣子似乎來了好幾萬敵軍。
嶽飛又讓熟悉水性的士兵,趴在門板上遊過護城河,去點燃城外那些附郭民居。
門板是從鄉下民房拆來的。
火把也是從方圓二十裡的民房,獲取木料、布匹、油脂來製作。
三更天,興慶府城外的民房,多處開始燃燒起來。火勢越來越大,整條街整條街被引燃,甚至把城牆的外皮都熏黑了。
西夏軍民不敢出城救火,隻能眼睜睜看著附郭民居被燒毀。
全城百姓都一宿沒睡,並且開始謠言四起。
作為西夏的首都,興慶府城內的大明細作,人數至少在十人以上。而且大都是單線聯係,互相之間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們這兩天一直在城內造謠。
謠言五花八門,內容如下:
大明此次一共出兵百萬。
朱皇帝禦駕親征,已經在攻打靈州。
王樞在克夷門全軍覆沒,所以明軍才能從北方殺來。
明軍不是從北方來的,而是從東麵來的,是李察哥全軍覆沒了。
城外明軍不止數千,來了足足有十萬人,主力駐紮在定州等待糧草,最多三五天就能殺到興慶府。
靈州主帥任得敬已經投敵,這廝本來就是漢人,明軍一來他就投降了。
其實罔存禮才是已經投敵,手握三大軍司卻不戰而退,還把二十萬明軍放來興慶府……
各種謠言,亂七八糟,而且還互相矛盾。
嶽飛這一撥夜間恐嚇,讓城內謠言傳播更快。甚至都不用大明細作造謠,處於恐慌當中的西夏軍民,已在自己製造謠言並傳播開來。
來自民間的謠言,很快影響到官員和士兵。
天亮之後,雖然嶽飛已經率軍消失無蹤,但興慶府城內依舊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李仁忠遴選壯士,再次派人出城求援。
求援者分往三個方向,一些走西南前去順州,一些走正南前去靜州,一些走正東前去懷州。
嶽飛故意把這些信使放走,他還是沒放棄圍城打援。
……
懷州城。
第二撥求援信使已經來了,把李仁愛的親筆信交給罔存禮。
罔存禮讀罷信件,內心更加糾結。
嶽飛逼近興慶府的當天,罔存禮就已經收到求援信。他一邊派遣輕騎出去打探,一邊派人去通知李察哥。
李察哥帶著兩萬騎兵,此時在沙漠邊緣,屯駐在幾處草場。
李彥仙目前在鹽州坐鎮,居中調度糧草和軍隊。種彥崇、蕭合達做先鋒,正在朝著懷州城進發,但行軍速度極慢,因為運糧隊遭到好幾次襲擊。
雙方都打得很不順利。
由於李彥仙率主力在鹽州不動,李察哥隻能一次次小規模襲糧,想把鹽州明軍給引誘得更深入。
而李彥仙之所以窩在鹽州,是因為糧草運輸出了點問題——罔存禮那廝敗退得太快,李彥仙麾下部隊追得太急,糧道驟然被拉長,輜重有點跟不上。
並且李彥仙麾下將領,一個個都在請戰,想要快點追殺過去,攻占懷州就能直取興慶府。
罔存禮打仗太爛了,明軍贏得太輕鬆了,全軍上下都彌漫著輕敵自大的情緒。認為根本不用管什麼糧草問題,隻要一路追殺,敵軍必然潰敗,輕輕鬆鬆就能攻滅西夏!
“李將軍,昨天又有一批糧草運到,已經可以全軍開拔了。”張憲建議道。
李彥仙搖頭:“還不夠,須在此囤積更多糧草。然後帶上更多民夫,隨軍運糧一直到懷州。”
姚平仲說:“從鹽州到懷州,也就三百裡而已。留下一支軍隊駐守鹽州,讓後續糧草源源不斷運來。至於前線部隊的糧食,從鹽州三百裡轉運就是。敵人怎麼斷我們的糧道?就憑那罔存禮?他敢出城斷糧嗎?他派出的兵少了,護糧隊就能解決。他派出的兵多了,我們正好回師將其全殲!”
“姚將軍說得對。”張憲也忍不住了。
姚平仲著急說:“我們這一路不趕緊進兵,興慶府就要被友軍拿下了!”
他們為了搶功,已經失去理智。
或者說,明明知道可能存在危險,但為了搶那滅國之功卻要賭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