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1【論功也要講人情】(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6248 字 4個月前

對於武將而言,滅國之戰是一場盛宴,無數將士可以受賞升遷。

文官同樣如此!

陝西、山西兩省官吏,一個個皆協助後勤有功。有的甚至都不用回京,接到升遷調令之後,立即趕往新成立的寧夏地區做官。

那些遭到炮擊受損的城牆,需要文官組織人手修複,被填平的護城河也要清理出來。

西夏連年旱災的原因,還有一個是水利不興,好多灌渠都嚴重淤堵,這些也要文官組織人手疏通。

運出去打仗的軍糧,戰後並沒有原路運回,還有那些繳獲的糧草,各城都留下一些在倉庫裡。這是為了方便文官以工代賑,無數西夏百姓家無餘糧,正好招募他們進行各種工程建設。

海量的物資留在寧夏,新赴任的文官可以隨意調用。

就看有哪些家夥忍不住伸手,反正朱銘派了禦史過去巡查。隨便撈點是查不出來的,那屬於“正常損耗”,但誰要是撈得腦滿腸肥,那就怪不得朱皇帝太殘暴了。

……

翰林院。

一個官員走進文史館,拍手喊道:“西夏史料即將運回洛陽,懂西夏文字的都來報名,朝廷即將編修《西夏書》。不懂西夏文字的,也可以來報名,有幾個西夏官員會來翰林院修史。”

連喊兩遍,陸陸續續出來十多個史官。

隨著大量海外書籍被帶回,以及編撰遼金兩國史書,還有編修各種官方書籍,翰林院再度被拆分細化。

甚至,朱銘把太醫館也並進來。

如今翰林院的完整館係如下:文史、天文(包括地理)、藝術、醫學、農學(包括畜牧)、數理(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工程、機械)。

六大館係之下,又繼續細分。

比如藝術館,就分為繪畫、音樂、雕刻等科室。

也有互相交叉的,比如農學家,需要兼修天文地理知識,甚至還要懂得水利。而地理學家,也要兼修數學、物理等知識。

翰林院的一把手叫“翰林大學士”,官階為正四品。

六大館係的一把手叫“翰林院某某館正”,官階為正五品。

有極強功利心的翰林官,早就上下活動外放出去了。

如今留下來的,大多數都在安心搞學術,整天不愁吃喝還有身份麵子。

塞爾柱學者安瓦裡如今很忙,他在文史、天文、醫學三館做顧問,幫忙翻譯相關學術著作,並擁有正六品的翰林官階。

“外麵有什麼喜事嗎?”安瓦裡問。

趙士樽走進屋裡說:“西夏被滅國了。”

安瓦裡驚道:“聽聞西夏擁兵數十萬,這麼快就被滅了嗎?”

趙士樽笑道:“我大明出兵六十多萬,天下哪有邦國能擋得住?”

安瓦裡驚歎連連。

塞爾柱雖然號稱西方霸主,但把各屬國也拉來打仗,一次性投入二十萬兵力就頂天了。

哪有動輒數十萬的道理?

安瓦裡不但學會了漢語、漢字,而且從去年開始閱讀中國史書,不明白的地方他在翰林院可隨便請教。

至於趙士樽,前宋宗室一個。

宋朝覆滅時,趙士樽老實待在家裡。

他既沒有南下投奔宋徽宗,也沒有北上投偽宋小朝廷,而且對文學和曆史也頗精通,於是被朱國祥扔到翰林院做官。

安瓦裡說道:“中國的史書,我還沒有看到西夏。這個國家是怎麼出現的?”

趙士樽大略講述說:“西夏皇帝的祖先,本來是唐朝的蠻夷部落。後來唐朝給予他們土地,還讓西夏酋長做了官。大唐四分五裂之後,西夏的黨項族趁機壯大,並在宋朝的時候建國稱帝。”

安瓦裡大概聽懂的,大唐就類似完整版的塞爾柱,宋朝則是現在的塞爾柱。而西夏,則是塞爾柱分裂時出現的蘇丹國。

因此,大明征討西夏,不算侵略擴張,隻不過是收回失地。

安瓦裡還不知道塞爾柱大敗的消息。

跟他一起出使大明的宰相穆勒克,早就已經回去複命,並且參加了卡特萬之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