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李仁孝被帶去開封。
朝廷賜給他的宅子,位於開封城中軸線的龍津橋南。
那裡原本是鄧洵武的宅子,鄧洵武屬於蔡京黨羽,在徽宗年間做到了樞密使。
大明開國之後,此宅由於所處地段比較好,臨街的兩麵被改造為店鋪。一些店鋪賞賜給功臣,一些店鋪拍賣給商賈。
剩下的區域重修圍牆,賞賜給開國勳貴做私宅。遷都之後,許多功臣的私宅,重新在洛陽賞賜,開封這邊的宅院就被朝廷收回。
由此可見,朱家父子是真摳啊,賜宅子都不賜全乎的,硬生生切割出兩排做店鋪。
主要原因還是這宅子過大,而且建築細節嚴重違製!
李仁孝對此宅頗為喜歡,雖然麵積被改得很小,但其他方麵都屬於上乘。
從宅子的正門出去,街對麵就是武廟。後門打開就是蔡河,這玩意兒還是河景房。
河對麵在以前是西教坊司,一半被改為店鋪,一半被改為印刷廠。那印刷廠在遷都前隸屬於禮部,遷都後被拍賣給私人書商,隔著河流都能聞見油墨味道。
宅子東南方的街對麵就更有意思,以前是國子監的校址,兼著太學的老校區。現在屬於大明太學之開封校區,一部分外舍生在此讀書,升學之後再跑去洛陽就讀。太學旁邊,還有一整條街的書店。
太學南邊,是擴建之後的開封醫學院,並附帶開封熟藥惠民局。
中醫裡的熟藥,泛指加工炮製過的藥材。
但從北宋興起的熟藥,卻特指丸、膏、散、片等中成藥。這玩意兒在宋代屬於官方經營,並加上“惠民”兩個字,大概可以理解為官方平價中成藥店。
到了大明,變成半官半商。
熟藥局、熟藥所必為大明官方經營,而且嚴格規定藥價,讓普通百姓也買得起。
熟藥鋪則為特許私營企業,並隨時受到官方監管,藥價是相對較高的。這種私營藥店,往往開在較偏遠的街區或城外,算是官方藥店的一種補充。
在朱國祥的引導之下,遍布全國的熟藥局、熟藥所,已經漸漸變成了公立醫院。
而且,位於省會的大型熟藥局,旁邊往往就有一個醫學院。
醫學院的優秀畢業生,很多都被分配到熟藥局、熟藥所,在那裡做有編製但工資一般的公立醫生。
這種公立醫生,也被俗稱為“冠帶醫士”,因為做到高級就有官身,平時可以穿官服行走。
住下幾日,李仁孝家裡的傭人也就位了。
官府說是從市場上雇傭的,但李仁孝總覺得那些傭人,肯定有一兩個是來監視自己的。因此,他對傭人們都客客氣氣,生怕招惹到其中的監視者。
有一個伶俐的傭人叫李貨,居然還識得許多日常用字。
李仁孝認為此人必是監視者,於是把李貨放到身邊做隨從,以此向大明皇帝展示自己沒有二心。
帶著妻子罔氏、隨從李貨,李仁孝第一次出門逛開封城。
先去街對麵的武廟,那裡距離最近。
可惜核心區域並不對外開放,一般是有官方祭祀才開門。尋常遊客,隻能逛一逛外圍區域,那裡豎碑鐫刻著名將們的功績。
李仁孝饒有興致的閱讀碑文,發現名將們的封號特彆有意思。
並非什麼冗長的諡號與爵位,而是非常簡短的兩個字。
主角自然是薑子牙,封號為“兵祖”。張良是“謀聖”,孫武是“兵聖”,韓信是“兵仙”,項羽是“武聖”,李靖是“軍神”……
李貨在旁邊介紹說:“郎君不知,自從這些武碑樹立起來以後,他們的故事也流傳得很廣。民間的戲劇和,也喜歡編造他們的事跡。近幾年興起一種評書,就是講李靖與紅佛女時興起來的。”
“評書”一詞,至少在元代就有了。
但真正的興起,是在宋室南渡之後,最初是用來評說佛教典籍故事,講一些因果報應、勸人向善之類。
“評書又是何物?”李仁孝好奇問道。
李貨解釋道:“就是評說曆朝人物故事,主要是和戲曲裡的故事。現在活字印刷方便得很,紙張的價錢又低了許多,那是寫得越來越長。便連朝堂裡的相公們,也喜歡。市井百姓很多不識字,說書人就講給百姓聽,這種就叫評書。”
堂堂西夏皇帝李仁孝,至今還沒看過,更不知道為何物。
他仔細向李貨打聽,越聽越是好奇,很快就直奔書店。
來到書店一條街,李貨講述道:
“開封的書市有兩處,一處挨著大相國寺。那裡的書鋪,原本是大相國寺的寺產,在宋初售賣一些佛經。後來就變成了書市,什麼樣的書都賣。大明開國的時候,把大相國寺書市充公,剝離出來發賣給民間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