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弟弟,全是和尚!
一個是玄化寺僧統,一個是法泉寺住持,一個沒有擔任寺院職務。
當時李資謙擁立王構繼位,不但逼迫王構的三個弟弟出家,還嚴密監視王構那幾個有野心的叔叔。
比如王構的叔叔太原公王侾,就被李資謙嚇得逃去南方,躲了九年才重新回到開京。
王侾今年也才四十歲,拖家帶口跟著鄭知常去洛陽。
坐船渡海的時候,王侾忍不住問:“鄭先生,我這個高麗太原公,到了大明還能不能有爵位?”
鄭知常說:“你們跟金國、西夏的宗室不一樣,那些都是有實權的、有罪過的。爾等卻受儘權臣欺壓,國事上做不得主,如今又願意歸附大明,因此大明天子肯定會善待。我儘量在天子那裡求情,給你們一個子爵或男爵。能不能食實封還未知,但有一個低等爵位也能領俸祿。至少,今後的日子過得下去。”
“有勞鄭先生了。”王侾鬆了口氣。
又聊一陣,他起身返回自己的船艙,跟隔壁艙的齊安公王偦碰見。
王偦問道:“他怎麼說?”
“可能弄到個子爵或男爵。”王侾把鄭知常剛才的話重複一遍。
“也好,也好。”
王偦更加輕鬆愉快,甚至還笑著說:“大明的餐飯真是豐盛,寒冬時節飄在海上,居然還能吃新鮮的大白菜。又有一種洋蔥、一種胡蘿卜,皆為蔬菜之佳品,聽說都是番邦進獻的。尤其是那胡蘿卜燒豬肉,裡麵放足了香料,道一聲珍饈美味也不為過。”
王侾忍不住砸吧嘴:“胡蘿卜燒豬肉確實好吃。”
王偦問道:“想來是我們剛剛歸附大明,所以能頓頓吃這種珍饈。日子久了,估計便無這般好事。”
“每旬能吃上一頓也是好的。”王侾開始憧憬今後的大明生活。
高麗王朝的禁肉政策,表麵上是因為佛教,歸根結底是農業技術太落後。
這麼說吧,韓國後來出土了四把木犁,被證實屬於高麗王朝的農具。
木犁……
高麗當然知道鐵犁的效率更高,但鐵製農具很貴啊。
就連高麗的那些高級將領,盔甲也隻有少量鐵片,哪還有餘力生產廉價鐵製農具?
而且,當模仿唐代租庸調的柴田科製敗壞之後,高麗的土地製度徹底走向畸形,再加上那些經久不滅的世家門閥,真正種地的農民根本就用不起鐵器。
農業落後,養殖業自然跟著落後。
高麗王朝建立之初,就以佛教為由頭,禁止普通官員和百姓屠宰牲畜。
宋徽宗在位期間,曾派使者前往高麗,使者記錄了這麼一段:
“高麗政策很仁慈,好佛戒殺,隻有國王和權貴能吃豬羊。且其國人不擅長宰殺牲畜,聽說使者要去專門養起來待宰。他們捆住豬羊的四肢,然後扔進火裡燒死,再用水衝洗燒焦的皮毛。”
“如果有沒燒死的,就用棒子打死。接著胡亂剖開腹肚,腸子全都被割斷了,糞水到處流淌。雖然做成了肉羹和烤肉,卻依舊惡臭不絕。其屠宰和烹飪手段實在太拙劣了!”
這可是國王用來招待大宋使者的啊,連他媽殺豬都不會。
大明跟高麗敞開貿易之後,有許多廉價鐵器湧入。但高麗百姓依舊買不起,隻有極少數門閥,才購入一些鐵製農具——大多數門閥都不願買,因為花的是自己的錢,而使用者卻是那些低賤的佃戶。
明年,大明將會派來一些冶鐵工匠,先提高朝鮮半島的采礦和冶煉水平。
等可以自行生產廉價鐵器之後,再派勸農官過來提高農業水平。
隔日,海船在登州港靠岸。
鄭知常帶著一眾高麗王室和宗室,直奔登萊府城的賓館而去。
天已經放晴了,城內街道上的積雪,被商人和百姓掃得乾乾淨淨。
此城極為繁華,畢竟是前往遼東和高麗的首選港口,一些來往日本的商船也會從這裡出發。
從碼頭到城內,這些高麗人目不暇接,看什麼都覺得極為新鮮。
正是中午時分,一陣香氣襲來。
王構看到城外的路邊攤,居然烹飪著各色肉食——以豬羊內臟和魚肉居多,也有一些豬肉和雞鴨,但羊肉相對比較少見。
不時有販夫走卒停下,坐在路邊攤吃起來。
他們吃得並不怎麼豐盛,掏錢買來一大碗湯,隻有非常少的肉類或內臟,大部分都是白蘿卜、大白菜之類。
主食則是廉價麵食,麵粉裡攙著玉米粉,甚至還夾雜著麥麩。
咬一口雜麵饅頭,再喝上一口湯,又吃一口蔬菜。
僅有的幾片肉菜,那都是留著最後吃。
也有特彆節儉的食客,坐下就喊:“不要肉,多來點湯跟蘿卜!”
大冬天的,湯麵上飄著油花,熱騰騰喝上幾口,頓覺渾身發熱有了力氣。
王構看得震驚莫名,指著正在吃飯的販夫走卒:“市井小民也能每天吃肉湯嗎?”
鄭知常昂首挺胸道:“不然怎說大明富庶呢?”
幾位有高麗宗室身份的公爺、侯爺和僧人,以及他們的妻子兒女,聞著那些街邊的廉價肉湯味道,居然齊刷刷的開始吞咽口水。
似乎,搬到大明過日子很有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