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炒茶是奢侈品】(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6816 字 8個月前

除了名儒這層身份,陳淵首先是位公子哥,而且一輩子以詩才聞名。

既為公子哥,就多半喜歡鬥茶、品茶。

端起還在冒熱氣的茶盞,陳淵先觀其色,品鑒道:“茶湯青綠,底色淡黃,這……不知如何評價。”

品茶的第一個環節,就把陳淵給難住了。

因為宋代鬥茶,茶湯純白為最優,說明茶芽肥嫩,製作恰到好處。

茶湯如果是青白色,說明蒸茶時火候不足。

茶湯若是灰白色,則蒸茶時火候過了。

茶湯黃白色,屬於最劣等的茶。

眼前朱國祥泡的茶,茶湯為青綠色,略微帶點琥珀黃。這已經脫離了鬥茶評判範圍,更似淺綠色的散茶蒸青茶湯,按規矩都沒資格被雅士品鑒。

朱國祥還在繼續熬雞湯:“君子清芬,閣下已觀其色,請再聞其香。”

“已經聞到了,”陳淵品鑒說,“團茶香氣悶厚,便如那富貴中人。此茶香氣清揚,便如那淡泊雅士。”

宋代品茶,也在追求淡雅自然。

但為了祛除澀味,隻能通過水浸、榨汁等手段,導致茶葉流失太多的有效成分,如此香氣和味道就大打折扣。那就得熬製茶膏,提升茶葉的香氣和味道,結果又把蒸茶的青悶之氣給帶回來。

因此,團茶香味很悶很厚,能做到清香的很少,一般人根本喝不起。

朱國祥衝泡的這幾碗茶,湯色雖然不入流,香氣卻屬於極品。

閔文蔚忍不住先喝一口,仔細品味道:“微苦,不澀,缺少回甘……不對,也有回甘,但回得沒有團茶快。滑膩之感,也不如團茶,卻又彆有一番滋味。”

朱國祥搞出的是綠茶,怎麼可能不澀?

但跟團茶比起來,那澀味可以忽略不計。

團茶想要不苦澀,還得熬茶膏時另加香料。但加入香料,澀味雖然壓住了,茶葉的本味也被壓了。

團茶的真正優點是滑膩生津,在這方麵要遠超炒茶。

綜合起來評價,隻能說各有千秋。

陳淵也品了兩口,忽然感慨:“幼時讀到那句斯須炒成滿室香,一直不解其意,原來茶葉真能炒製。”

此句出自劉禹錫的西山蘭若試茶歌,描寫山僧招待其喝茶,說明唐朝就有炒茶技術。

但詩中山僧作茶,不但要炒,接著還要煎。很可能是先炒茶殺青,再拿去像藥一樣煎,扔進一堆蔥薑蒜,最後喝煎出的茶湯。如此喝法,跟宋代不同,跟明代也不同。

閔文蔚捧著茶盞總結道:“觀其色,青綠喜人聞其味,芬芳高揚。果然是君子清芬,此君子之茶!”

陳淵補充道:“團茶之湯,擊拂之下,湯麵瑰麗繁複,猶如豪宅華宇。而此茶之湯麵,平平無奇,猶如陋巷茅屋。茶團滋味甘醇,苦澀蘊含其中,回甘極快,不免有急功近利之嫌此茶苦而不澀,回甘慢而悠長,雖淡泊卻不失其本味。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此賢者之茶,此顏回之茶也!”

朱銘端著茶盞隻是喝,埋頭憋笑。

眼前這兩位老兄,明顯被朱國祥一番話影響,有了先入為主的觀感偏差,橫豎都要把炒茶跟君子聯係在一起。

“俺也想喝一盞!”

鄭胖子悄無聲息湊過來,他在旁邊聽得好奇,打算嘗嘗炒茶的味道。

他家是茶商,如果此茶真有那般好,可以買來瘋狂炒作啊。

鄭泓非常敏銳的覺察到商機!

朱銘倒出茶葉,給鄭泓也泡了一碗。

待茶水稍涼,鄭泓猛喝一口,心頭大呼當。他更喜歡喝團茶,雖然澀味更重,但有香料壓著,甘甜醇厚滑膩爽口,比這破炒茶要有滋味得多!

鄭胖子心想,俺果然不是君子,喝不慣君子之茶。

“如何?”朱銘笑問。

鄭泓立即讚歎:“真是好茶!”

朱銘又問:“怎個好法?”

鄭泓憋了半天,說道:“便如山長和陳先生說得那般好。”

“哈哈哈哈!”

眾人聞言,頓時大笑。

陳淵簡單概括說:“團茶的滋味過於駁雜,猶如世間五色迷目,反而失了茶之真味。這炒茶有一點最好,雜味皆去,本味常留。”

鄭泓不禁問道:“大明村還有多少這種茶?”

不等老爸開口,朱銘就搶先說道:“此茶製作不易,產量極少,價錢也貴。”

鄭泓忙說:“價錢好談,先來兩百斤!”

朱國祥道:“不一定能出那麼多,既然鄭家願意購買,我回去讓茶工趕製一些。價錢嘛,也不占鄭家的便宜,分等級與團茶相當便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