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推移,擺攤士子越來越多,把蔡河兩岸都擠滿了,少說也有好幾千個舉人。
買東西的市民也多,這裡價錢便宜啊。
“伱這香蕈怎賣?”一個顧客問道。
朱銘同樣在看書,白勝負責賣貨:“八十文!”
“多少?”顧客沒聽明白,因為白勝的口音太重。
“八十文。”白勝比劃道。
顧客搖頭:“太貴了。”
白勝急道:“不貴,這是乾貨,不壓秤的。”
顧客罵罵咧咧走開,大概在說白勝窮瘋了之類。
不多時,又來個三十歲左右的漢子,腰間還懸著一口寶刀。
漢子問道:“這是幾年的靈芝?”
“少說也有百年。”白勝瞎扯道。
漢子又問:“多少錢?”
白勝說:“三百貫。”
“卻當俺是傻子。”漢子連連搖頭。
朱銘忽然出聲:“閣下的刀不錯,刀鞘是蟒皮的?”
漢子笑道:“你那劍也不錯。”
“可否借刀一觀?”朱銘問道。
漢子拔刀出鞘,卻不交到朱銘手裡,隻那樣自己拿著。
朱銘湊近了瞅瞅:“百煉鋼刀?”
“差不多。”漢子頗為自得。
朱銘問道:“閣下是軍士?”
漢子自嘲道:“俺叫楊誌,窮丘八一個。相公是應考舉子,隨身帶著寶劍,看來文武雙全。”
聽著此人自報姓名,朱銘仔細打量,臉也沒有胎記啊,青麵獸的綽號想必有假。
又有兩個漢子走來,其中一個說:“楊大哥還沒買鹽嗎?我倆都買齊了。”
漢子介紹道:“這兩個是俺兄弟,一個叫林衝,一個叫孫立。”
額……朱銘腦子有點混亂。
這豹子頭林衝、病尉遲孫立,咋就在東京跟青麵獸楊誌相識?
原因很簡單,他們都是東京的大頭兵,後來被派去押運生辰綱時,十二人還結拜為兄弟。而且由楊誌做大哥,李進義盧俊義原型是二哥,林衝屬於三弟。花榮排老五,柴進排老六,張青排老七,徐寧排老八,關勝排老九……出自大宋宣和遺事。
朱銘忍不住多看林衝幾眼,很想問問他家中是否有個漂亮娘子。
但觀其穿著,就知不是有錢人,八十萬禁軍教頭就更扯淡。
“各位都是好漢,我就便宜便宜,五十文一斤儘管拿去。”朱銘說道。
孫立喜道:“這價錢好,便來十斤!”
林衝扯了扯孫立的袖子:“這些讀書人,大老遠也不容易,給俺們便宜價錢,買兩三斤便是了,莫要耽擱他做生意。”
“林兄弟說得在理。”楊誌拍板,一人買走一斤。
看著白勝秤,朱銘感覺有些滑稽。
自己穿越一場,千裡迢迢跑來東京,就是給梁山好漢們賣香菇的?
好漢們還沒離開,陳淵開始做法……嗯,開始講學了。
他專挑人最多的地方,站在保康門橋的護欄,虛空拱手說道:“在下陳淵,南劍人,近日若有所悟。什麼是道?百姓日用即為道……”
生怕買東西的百姓聽不懂,陳淵還詳細解釋:“老百姓衣食住行,都蘊含著大道。這便是周易裡所說,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孔夫子的學問是高深的,同樣也是淺白的,鄉下老農也聽得明白……”
首先被吸引的,是在橋邊擺攤的士子,他們像看猴戲一般盯著陳淵。
“那是默堂先生,我們南劍州的大儒!”有來自福建的士子,一眼就將陳淵認出。
於是乎,福建士子們都不看攤了,把地攤交給隨從處理。
福建也屬於科舉大省,附近的士子還挺多,他們紛紛圍過來聽課。
陳淵講學,必須兼顧士子和百姓。
一會兒引經據典,一會兒說大白話,深入淺出的講解我本、道用、方矩三論。
而且大量舉例,時而講物理小常識,時而講倫理小故事。
社會倫理關係,也屬於百姓日用。
初時看猴戲的各省士子,也漸漸被那套理論吸引,不時引用聖賢經典來質疑。
陳淵都逐一解答,展現出超高的經學功底。
講到後來,有士子乾脆詢問經義,完全跟講學內容不相乾,隻把陳淵當成免費的經學老師。
楊誌、林衝等大頭兵,也站橋邊聽得津津有味。
不到半個小時,便造成交通堵塞,保康門橋完全被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