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發走鄧洵武,宋徽宗盯著地圖看了又看。
遼國內部的一係列叛亂,激起宋徽宗的壯誌雄心,甚至有點後悔跟西夏開戰。如果當初不打西夏,這時就能趁機北征,一舉收複燕雲十六州,成就他趙佶的不世偉業!
大宋的情報有些滯後,高永昌建立的大元國,五月份就被金人給滅了,宋徽宗至今都還不知道。
他盯著地圖左看右看,越看越覺得惋惜。
……
對於濮州的事情,蔡京跟宋徽宗一樣,都是沒怎麼心的。
些許小事,交給下麵的人處理就可以了。
得知皇帝的安排之後,蔡攸立即找來張克公,問道:“濮州之事,可曾安排好了?”
吏部尚書張克公說:“雷澤縣的三個縣官,選人俱升一階。曹元歸調安遠縣令,王畋調新化縣令,耿鼎臣調犍為主簿。”
張克公是猛人張叔夜的堂弟,同時也是蔡黨的中堅力量。
“很好。”蔡攸非常滿意。
張克公給出的這三縣,全是鳥不拉屎的地方。
誰讓曹元歸等人,幫著朱銘做事呢?將他們明升暗降,也是在釋放信息,朱銘是蔡黨的敵人,誰跟著朱銘混,就等著去窮山惡水吧。
張克公又說道:“朱銘此人,並非尋常知州,還須相公親自調動。”
蔡攸問道:“你有什麼好去處?”
張克公笑道:“杭州。”
蔡攸連連搖頭:“杭州繁華之地,難道讓姓朱的去享受?”
張克公一肚子壞水,點醒道:“杭州是朱勔的地盤,彆人去了,自然可以享受。但那朱銘喜歡做事,便讓他去跟朱勔共事!”
“著啊!”
蔡攸拍手讚歎:“這位朱知州,在濮州又是捕殺盜賊,又是懲治豪強,乾出了許多政績,俺就向官家薦舉他去杭州做知府。”
才被超階提拔兩三個月,朱銘似乎又要升官了,而且還是在杭州做知府。
蔡攸的職務,是陪皇帝讀書,有的是機會見皇帝。
這天,他跟宋徽宗耍得正高興,忽然就說:“官家,臣聽聞朱探花在濮州多有政績,如此棟梁之才,應當不吝提拔。”
宋徽宗頗為驚訝:“伱這廝吃錯藥了?竟給他說好話。”
蔡攸一本正經道:“舉賢不避親,舉賢自也不避仇。更何況,臣與朱探花隻有小隙,並無解不開的仇怨。做臣子的,都是為官家分憂,自當和諧共處。”
宋徽宗又不是傻子,但也好奇蔡攸想乾啥,問道:“你薦舉他做哪個差遣?”
“杭州知府!”蔡攸說道。
宋徽宗哈哈大笑:“以他的脾氣,若是去了杭州,怕要跟朱勔打起來。這個差遣不行,朱勔還要留著做事,朱銘朕也要重用。”
蔡攸早有腹案,心思歹毒道:“官家已下令在杭州打造海船,朱探花父子嘗來往於海。他去了杭州,也能幫忙督造海船,今後或可為官家出海尋仙。”
宋徽宗聞言收起笑容,居然認真考慮此事。
思索片刻,宋徽宗還是沒拿定主意:“朕再想想。”
蔡攸也不敢再勸,否則容易惹皇帝不高興。
又過了一天,宋徽宗居然真的頒布中旨,調任朱銘擔任杭州知府兼提舉兩浙市舶司。
提舉兩浙市舶司這個官職,一般由兩浙轉運使兼任,讓杭州知府兼任還是頭一遭。
至於朱銘升遷迅速,這個反而很正常。
京朝官履任地方純屬鍍金,一年一遷已成慣例,半年一遷也是常有的事。窩在地方久不升遷的京朝官,隻有一種情況:得罪了皇帝或權臣。
朱銘在濮州正待大展拳腳,對朝中情況毫不知情。
不曉得給他做事的三位縣官,全都被扔去窮鄉僻壤。也不曉得自己剛剛擼起袖子,就要被蔡黨舉薦去杭州。
這種情況,是朱銘所不願見到的。
他不想太快升遷,就算升遷,也最好是原地高升,調來調去還怎麼做事?還怎麼積累治理經驗?
這就是宋代官場的惡心之處,你得罪了權臣,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權臣可以把你胡亂調派,讓你沒法在地方真正做事。
俗稱,遛狗!
朱國祥也有幾個交好的太監,皇帝那邊頒布中旨,他隔日便得知消息。
“杭州?”
朱院長的曆史不怎麼好,思來想去瞎琢磨:“方臘起義,好像占領了杭州。但方臘是哪年起義來著?不會就是這一兩年吧。”
他害怕兒子掉入狼窩,跑去地裡掰了幾十根嫩玉米棒子,直奔皇宮而去:“煩請通報,仙糧玉米已經成熟,今日便來進獻給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