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財政確權】(2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鈞 6668 字 8個月前

比如戶司下轄的稅賦案,專管夏秋兩稅、房產地產稅、僧道免役錢、各種定額稅。

以前還有個極為重要的鹽鐵部,在元豐改製之後,職權拆分給了戶部各司案和茶馬司等等。

這些稅收機構,已經設置得比較合理,而且長期運行趨於成熟,朱氏父子倆都沒有進行大的改動。

真正大改的是太府寺!

這玩意兒以前叫大司農,跟農業沒啥關係,反而是國家首席財政官。

北宋時期,前有三司,後歸戶部,財政大權都有統屬。偏偏太府寺也沒取消,其職權大部分與三司、戶部重合,有點像是皇帝用來跟三司六部搶財權的所在。

宋徽宗乾了什麼?

太府寺原本隻有南北兩庫,宋徽宗又新修東西兩庫,接著又不斷推出一大堆庫、院、所。

戶部、茶馬司弄來的賦稅,各地進獻的土貢、花石綱,不知有多少被太府寺給收納。宋徽宗通過太府寺,獨占來自全國的無數財貨。

說它是皇帝的內庫吧它又確實屬於國家機構,太府寺卿還是九卿之一。

說它是國家機構吧,它又獨立於財政係統,成為皇帝剝削天下的私人工具。比如臭名昭著的西城所,名義上就隸屬於太府寺。

朱國祥說道:“罷太府寺,職權歸於戶部司案。”

錢琛張大了嘴巴,似乎不可置信。

太府寺卿可是九卿之一,直接整個部門都廢了,而且還要融入他執掌的戶部。

朱國祥繼續說:“內藏庫也要明晰,今後作為皇室內庫,與朝廷的國庫徹底切割。”

內藏庫最初是趙匡的小金庫,並非為了享受,而是信不過文武大臣,囤積錢財以備不時之需。至少在各地叛亂時,還能自己拿出一筆錢養兵,然後帶著這些軍隊去平叛。

百十年下來,漸漸就公私不分。

財政盈餘時往內藏庫塞錢,財政窘迫時請內藏庫出錢。有時候調撥給地方救急,顯得大公無私;然而又不斷伸出觸角,甚至參與收取過路費和店鋪稅。

三司使身為首席財政大臣,為了博得皇帝歡心,漸漸變成內藏庫掌櫃,把全國各路的賦稅往內藏庫塞。

更離譜的是,內藏庫直接參與經商!

王安石變法關於商業的內容,在京城的核心機構是市易務。

當時外地客商運貨到京城,京商聯手壓貨不讓客商賣出,拖得客商隻能低價賤賣,嚴重擾亂東京的商業秩序。

王安石就搞出了市易務,讓官方資本參與市場調節,皇帝的內藏庫拿錢參股做啟動資金。市易務後來搞得一塌糊塗,幾乎等同於放高利貸和強買強賣,而皇帝則實際成了高利貸頭子。

開封府最大的商賈,不是彆人,正是皇帝!

錢琛問道:“內藏庫之財源,該如何界定?”

朱銘開口道:“全國各地的賦稅,在運抵京城之後,按比例兌換成金銀,直接送入內藏庫收納。至於這個比例是多少,暫時還沒定下來,看今後具體的財稅狀況。”

“是!”錢琛領命。

錢琛拿著最新的財政改革方案,心潮澎湃的離開皇宮。

太府寺的取消,內藏庫的切割,讓戶部權力更大。

他這個戶部尚書,不說數一數二,至少也能在六部裡排前三。

主要是沒人掣肘了,不像舊宋那般,戶部尚書頭上有一堆爺爺需要供著。

錢琛離開之後,朱銘問道:“要不要把樊樓這些企業,劃定為皇室私產。但不由皇室直接經營,依舊買撲給民間商賈?”

朱國祥搖頭說:“這幾天,我一直在看舊宋的財政檔案,隻能用‘公私不分,一團亂麻’來形容。內藏庫作為皇帝的小金庫,不但可以直接獲取全國賦稅,還收取商品實物來官方出售。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趁機貪汙,太監和文官撈得是腦滿腸肥。如果樊樓被劃為皇產,恐怕也逃不出這種結果。”

朱銘說道:“交給官府當成國企運作,一樣會搞得亂七八糟,最後肯定是承包給皇親國戚,就像曹氏長期承包趙宋的樊樓。”

朱國祥歎息:“這種事情,古今中外都無法杜絕,權力和金錢總是天生的狐朋狗友。再好的製度,也隻能暫時維持基本框架。如果到了哪天,連基本框架都維持不了,後人就自求多福吧。”

父子倆都不為今後的皇室缺錢而擔憂,做了皇帝若還沒手段搞錢,那隻能說是一個無能之輩。

但需要確定一個價值導向……

朱銘說道:“皇室財源,在海關的分成定得高些,引導今後的皇帝重視海貿吧。”

“這個想法不錯。”朱國祥表示讚同。

父子倆說了一陣,高俅被帶進來。

這位也不管是否合乎禮儀,直接趴跪在地上:“舊宋罪臣高俅,叩見經略相公,叩見元帥郎君!”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