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有之主動提供消息說:“唐古諸部,聽說金國吃了大敗仗,現在更是不服金國統治。金人要求進貢的馬匹,比以前遼國還多,再這樣下去,唐古諸部哪裡受得住?”
馬擴指著遠處的牧民問:“你這部落有多少漢人後代?”
崔有之回答:“說不明白。十多族一百餘年通婚,哪裡還分得清是不是漢人?”
這些由各族俘虜融合成的部落,在元代甚至被歸為色目人。
翌日,崔有之帶著馬擴等人,前去拜見梅古悉部首領。
對方一見麵就打聽兒子的下落,他還不知道兒子被完顏婁室扔下斷後,果斷率部投降了緊緊追殺的陳子翼。
梅古悉部投降時,也就一百來號人而已,投降主體為更東邊的契丹騎兵。
馬擴在唐古諸部草原轉悠十多天,拜會了好幾個部落的首領。
突然有人跑來報信,說金人得知他們的存在,正派兵殺過來堵截前路。
馬擴、虞允文、朱孝忠,帶著麾下騎兵和西遼使者,趕緊啟程繞向更西邊而去。
他們有驚無險進入西夏地盤,去西夏首都拜會了李乾順,然後騎馬全速趕回開封。
眾人回京時,已是封賞功臣的第四天。
“你是清河崔氏的後代?”朱銘好奇打量眼前少年。
崔方叔也跟來了,而且還想認祖歸宗。
這個少年的身體裡麵,不但有漢族傳承,還有奚人、回鶻、黨項等七八個民族的血脈。
崔方叔麻溜跪下:“叩見大明太子殿下!”
朱銘勉勵幾句,便打發少年離開,對馬擴說:“詳細講講。”
馬擴喜滋滋道:“自從金國去年大敗,唐古與契丹諸部皆有反意。他們本來就痛恨金國索貢過度,隻是畏懼金兵被迫臣服而已。一旦王師攻破雲中(大同)北上,漠南諸部必定群起而呼應。如果金國敢強征諸部南下作戰,隻要稍露敗績,他們就會陣前倒戈!”
“你確定?”朱銘問道。
馬擴說道:“臣拜訪了兩個大部落、七個小部落的首領,他們都透露出對金國的不滿。本來臣還想再串聯更多部落,可惜金兵聞風殺來,幸好有諸部報信才得逃脫。”
朱銘又問:“耶律大石知道金兵去年大敗了?”
馬擴回答:“正是得到消息,才派使者隨臣等回來。耶律大石說,他接下來一兩年,會率部攻打臨潢府,收複遼國的上京(巴林左旗)故地。他希望太子殿下儘早提兵北伐,南北兩麵夾擊金人。覆滅金國之後,幽雲十六州歸屬大明,漠南漠北草原歸屬遼國,從此兩國永結兄弟之好。”
“他倒儘想些美事。”朱銘莞爾一笑。
馬擴說道:“耶律大石此言,應該是發自真心。他聽聞金兵大敗,已猜得王師悍勇非凡,不敢再有拿回幽雲的心思。”
朱銘問道:“他在漠北威望如何?”
馬擴說道:“暫時還威望不足,一些實力強悍的大部落,隻是表麵上遵其為主而已。不過近兩三年打了幾場,耶律大石一直獲勝,威望正在持續提升。一旦讓他收複遼國的臨潢府,恐怕真有可能成為草原共主。”
“也是個心腹大患啊。”朱銘忍不住感慨。
馬擴提醒道:“唐古諸部,祖先是遼國掠來的各族俘虜,做了好長一段時間的奴隸,才在遼聖宗時被安置於西夏的東北方。他們又跟附近的契丹部落融合,現在分不清是哪個族的。隻要冊封拉攏唐古四大部落首領,就能驅使他們為大明作戰。這些人,可不管什麼耶律大石!”
朱銘說道:“張廣道去年跟金人作戰,被完顏婁室留下斷後的草原騎兵,放下兵器投降了不少。你去山西那邊看看,跟那些俘虜多接觸,然後借道西夏全部放歸。就說我大明滅了金國,一定善待草原各部,助我滅金立功者重重有賞!”
“是!”馬擴應諾。
朱銘微笑道:“你出使辛苦,回家多陪妻兒幾日,不必急著趕往山西。”
“多謝殿下體諒。”馬擴感動莫名。
朱銘說道:“前些日子,藩國送來許多貢品,你去挑幾件送給妻妾。至於隨你出使之人,我也會讓禮部賞賜。”
馬擴跟著太監去庫房,挑了幾樣小玩意兒,就高高興興回家去了。
朱銘又接見虞允文和朱孝忠,考教他們是否有長進。
直至傍晚,朱銘才溜達著回東宮,今天西夏的銀川公主李清露正式入宮。
實屬惡趣味,朱院長對此表示鄙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