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說道:“這怎麼投出去?太重了!”
彭秀說道:“守城時往下扔啊。又或者,使用炮車投出去。幾斤重的炮子,用很小的平夷炮(回回炮)就能擲出。這種小型輕便的平夷炮,可以安在戰船上,可以置在城牆上,還可以用騾子拉著隨軍野戰。”
嗯……好吧。
朱銘提供了製作震天雷的想法,但恐怕是沒怎麼講清楚。
他的打算是做手雷,然後編練擲彈兵。
而彭秀這些軍工人員,卻做出四五斤重的炸彈,專門用於守城,或者讓投石車投出去。
朱銘感覺這主意還不錯,可以用來增加三疊陣的火力。
到時候,金國騎兵衝到一百二十步,用投石車拋擲炸彈。衝到一百步時,用火槍再齊射一撥。接著用虎蹲炮、木炮射霰彈,並配合弓箭和弩箭。火槍、弓箭、弩箭都可以二次射擊。
整個過程,六重以上遠程火力,熟練起來甚至能達到八到十重火力。這樣還能衝到車陣麵前,那隻能說金兵有神仙保佑。
朱銘吩咐道:“這種震天雷可以保留,再造些輕便的,控製在三斤以內最好。”
“是!”彭秀領命。
朱銘又去視察火藥廠,之所以放在郊外,是害怕某天來一場大爆炸。
當初,朱家父子的起兵地在漢中,那裡恰好是中國北方最重要的硝石產地。
而今,朱家父子暫時定都開封,而開封府各縣恰好是中國最頂尖的硝土產地!
硝不缺,火藥自然不缺。
真正要緊的是嚴格管理火藥製作流程,否則火藥配方都會變成擺設。
鴉片戰爭時期,不同地方的清軍將領,采用截然不同的火藥配比,其根本原因就是火藥製作偷工減料。
比如硝,用土法反複提純三次是合格的,而清朝工匠往往隻提純一兩次。
負責任的清軍將領,必須根據手裡火藥的實際威力,推測自己所得原料硝的質量,然後再讓手下那些工匠,隨之調整火藥裡硝的配比(往往是提高硝的百分比)。
這樣打仗,得他媽多累啊!
在火藥廠一番視察之後,朱銘感覺非常滿意,鑒於偷工減料要掉腦袋,工匠們還是極為認真負責的。
他讓軍械實驗廠派人,分彆前往磁州和徐州,把布麵甲、震天雷的製作方法帶過去。
現在全軍披甲率極高,布麵甲暫時不著急,震天雷卻得趕緊製造。
這玩意兒的外殼是生鐵澆鑄的,而且不在乎鋼鐵質量,可以快速低價批量生產。
造好之後,磁州生產的震天雷,就近給張廣道運過去。
而徐州生產的震天雷,則在海州裝船運給李寶、折彥質、耶律餘睹等人。他們其實最需要震天雷,因為跨海兵力不多,卻隨時可能麵對金兵大舉攻城。
李寶李公爺,自然最先獲得新式武器。
完顏宗望的一萬精銳,還在趕往傍海道的路上,李寶就獲得首批八百枚震天雷,是隨著軍糧一起運過去的。
“這東西怎麼用?”李寶抱著四斤多重的炸彈,有點懷疑這玩意兒的真實威力。
隨炸彈跟過去的技術員,微笑道:“李公可以讓人試試。”
海濱縣城外。
一處荒地豎起許多草人,震天雷放置在最中央。
李寶本來站在十多步遠,技術員提醒道:“李公還須再退一些。”
“再退多遠?”李寶問。
那人說:“再退二十步為好,防止有破碎鐵片飛來。”
包括獻城投降的大明貞、大明義兄弟倆,也帶著親兵過來圍觀看熱鬨。
隻見一個士兵點燃引線,快速跑向幾米外挖好的大坑,然後猛地跳入深坑當中躲避。
“轟!”
巨大的轟鳴聲響起,真個就是震耳發聵。
隨著硝煙漸漸散去,李寶親自走近查看。方圓一米半之內,草人悉數被震倒震碎。方圓三米之內,草人被震得歪歪扭扭,也有不少倒下去了。
而方圓十多米,甚至是更遠,到處都有被炸飛的生鐵片。
這火藥量,裝得是真足啊!
《金史》的記載才更誇張呢:“火藥發作,聲如雷震,熱力達半畝之上,人與牛皮皆碎並無跡,甲鐵皆透……”
大明義望著爆炸現場,慶幸自己投了大明,否則遇到這東西咋辦?
他轉頭看向大明貞,發現兄長已呆立當場,正瞠目結舌的看著地麵焦土。
“必勝,大明必勝!”大明義心神激蕩,猛地呐喊起來,周圍的士兵也跟著大聲呼喊。
震天雷還沒有實際用於戰場,卻已經讓大明將士們士氣大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