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沃含笑:“若是一聖信重,我自儘力而為。”
其實她早已想過此事的兩種可能性:帝後欲穩東宮,或是擇數位重臣,均加東宮屬臣名分以增太子分量,或是專擇一人為太子太師,坐鎮東宮。
如果是前者,那朝上宰輔尚書們,包括她估計都會喜提一個東宮屬臣的名分。
如果是後者,薑沃覺得,是她的可能性不大。
畢竟,朝上還有更合適的人。
安安還小,或許還未想到這一層。但能想到帝後接下來的大方向,也足見其眼光心性。
此時安安伸手,接了些冰盤裡落下的冰涼水珠在手上,聲音小小道:“姨母,其實大哥心裡很難受的。”
他們兄妹倆年紀差的不大,情分也不錯。有些話李弘未必能也未必敢與父母說,但對著妹妹還能微露其意。
安安輕聲道:“東宮屬臣被發落,大哥很傷感。他去向父皇求情,見父皇為此事動怒傷身,大哥又很自責。而且……父皇好像斥責了大哥,這才更令大哥難受,他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令父皇失望了。”
薑沃聽著安安細碎的傾訴。
近些年來,她與東宮接觸不多,太子像是一個有點模糊的影像。但隨著安安的訴說,薑沃覺得,弘兒輪廓又逐漸清晰起來。
他是希望,甚至以為一切都能像聖賢書裡寫的那樣——君仁臣賢,隻要做君王的善於納諫,施行仁政,臣子們也會儘忠王事,上下同心,國家自然能得以安樂。
安安還提起太子的一句話:“祖父的《帝範》裡,也是如此寫的啊。”
故而太子不明白,為何他照著去做,就是錯的。
薑沃歎氣:是,一鳳皇帝的《帝範》裡,確實寫了‘非慈厚無以懷人’,也寫了要善於納諫,多聽臣子諫言。
但……理論跟實踐從來不同。
比如一鳳皇帝很樂於納房相杜相之諫,可沒見他納當年世家之諫,依舊把崔氏排到世家第一等去。
薑沃忽然想到:做皇帝,可能就跟學數學一樣是種天賦。
古來皇子學的都是一樣的公式(經史子集),但就是有人天賦超絕,能融會貫通,看一眼題目就知道代入什麼公式,一通百通。
就像是一鳳皇帝——說來,他還沒受過正統的皇子教育,年輕時候家裡還是‘隋朝忠臣’,當時誰也不會想到教他怎麼打天下治天下。可就是這樣自學成才,成就了一個千古帝王。
但有的人,就是沒有數學天賦,學了公式也不知道怎麼樣靈活應用。哪怕老師剛教會了這道題,稍微改換一下條件,就還是不會做。麵對新的題目,腦子裡的公式就亂了,不知道該帶入哪一條。
如果沒有天賦,還想要個不錯的成績,那就剩下一個法子了——大量刷題。
薑沃想,她能看出來的道理,帝後一定都看得出。
他們到底不是常人。
哪怕父母看孩子總有濾鏡,但他們兩人都有優秀政治家的清醒。他們會努力將太子精雕細琢成一個合格的君主。
而說起合格的君主,薑沃看著眼前的安安,忽然問道:“太子向往的君仁臣自忠賢,安安覺得如何?”
安安顯然已經思考過這個問題,因薑沃聽她不假思索回答道:“這件事,我與大哥已經說過了。”
“‘仁’固然是好的,然聖人之治國也,固有使人不得不愛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愛為我也。”[1]
皇帝治國,不能隻依靠‘仁’,讓臣子敬愛並為之儘忠。
還要有讓臣子不得不‘愛之’並‘忠之’的本領與手段。
一言以蔽之:不要靠做好人,讓臣子自覺儘忠國事。而是要靠章法製度,君王才能,讓臣子不得不行正道。
“所以我與大哥說,他待東宮屬臣固然是仁厚寬和,但臣子們未必各個真心向著他——父母總不會害大哥的,故而我勸大哥,若是一時分辨不明,就隻聽父皇母後的。”
薑沃心道:這個公式,帶的就對了。
*
薑宅中,薑沃與安安一番長談,彼此心意明澈,皆是有些放下包袱之感。
而紫宸宮中,皇帝與英國公一番懇談後,滿意的就隻有皇帝了。
英國公走出皇城門時,隻覺得盛夏的陽光,烤的他頭暈眼花,簡直是眼前一黑。
偏生在他走出建福門時,還遇到了正從兵部出來的孫子李敬業。
李敬業一臉陽光明媚地跟祖父問好。
在得知祖父蒙詔是被封為太子太師之事後,李敬業就越發神情燦爛,眉眼張揚都快要起飛了,歡喜道:“太子太師?聖人如此厚恩,孫兒給祖父道喜!”
新任太子太師,英國公李勣,覺得自己受到了今日的第一次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