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媚娘定策 算是第一座‘實驗室’……(2 / 2)

但庫狄琚是正經的裴氏誥命,常日待在紫宸宮實難。

因而庫狄琚此時就歸了薑沃。經過數月的觀察和試用,薑沃終於能愉快地斷定,她的城建署,終於有了一位上佳的管理人才!

她終於可以在城建署的管理上,稍微鬆口氣了。

說來,薑沃當年建城建署,是按照諸如‘掌冶署’‘鑄幣署’等正經營造署衙來建的。

官員配置也是如此。

如今庫狄琚,正經官位便是城建署署令。隻是各‘署’的官位都不高,哪怕是最高的官職,也隻有正六品。

但庫狄琚本人也說過,自己做這個六品署令,比做裴氏四品誥命夫人,還覺得舒心。

此時薑沃從文成手中接過水泥做的小鳥,笑道:“還是群策群力好。”

把水泥做成各種工藝品,跟銀器一起捆綁銷售,薑沃還真沒想到——來自現代也自有她的思想禁錮,她印象裡的水泥,基本都在腳底下,或是各種建築上。

聽她這麼說,文成倒是想起另外一事:“對了,城建署內數十種秘方,你都是交給各位女官,令其簽下保密律令的。那庫狄署令……”

不是文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而是她此時還未見過庫狄氏,自然全然從薑沃的角度考慮:庫狄琚可不是掖庭出身的尋常宮女,若真是從她這裡走漏了秘方,隻礙著吏部侍郎(且將來大概率是吏部尚書)的裴行儉,難道薑沃能按律法對庫狄琚也處以極刑不成?

薑沃笑道:“你放心,庫狄署令自己提出來的,隻負責掌城建署庶務,絕不牽涉進任何秘方事。”

與聰明人一起共事實在是舒服。

庫狄琚深諳人情/事理,早早便與薑沃說明此事:她不會探知任何城建署的秘方,也不會瞎指揮生產工作。

薑沃以手支頤道:“正好,我也想以城建署做個試驗,將【行政人員】和【科研技術人員】分開。”

給科研技術人員豐厚的酬勞和待遇,令他們專心鑽研技術,且可以給他們掛虛職以榮耀,但不必他們多費心在‘爭官職’這件事上。

真正管理和運營城建署,則交給有管理才能的行政人員來做。兩方互相成就,卻也互為製衡,可以彼此監督。

如此說來,城建署真是各種意義上的,薑沃的第一座‘實驗室’了。

*

就長安城中各種朝堂事、署衙事說了小半個時辰,薑沃越發酒困,話語間甚至開始出現停頓。

文成看得出來,就柔聲道:“你還是睡一會兒吧。”

薑沃到底點點頭,就臥在文成膝上以此為枕睡了過去。

而文成則微微閉目,開始在腦海裡梳理關於吐蕃的一切——說來,哪怕離開吐蕃多年,許多事還是刀刻斧鑿一般在她的記憶裡存在著。

吐蕃喪儀,人皆‘斷發、墨衣’,還要‘黛麵’,即把麵容塗成青黑色。

她還記得那一片鋪天蓋地的墨色,仿佛睜眼閉眼已經沒有了區彆。

馬車裡生著炭盆,但文成還是又欠身取過大氅,給已經睡著的薑沃加蓋了一層外裳。

隻見大氅領子上如雪的風毛拂過她如玉麵容。大約是有點癢吧,文成就見薑沃甚至於睡夢中伸手去撩了一下。

文成一笑,替薑沃將大氅上的毛領挪開——

但就算如此折騰,她也沒醒。

文成低頭望著她:這些年,你應當是很疲倦吧。

文成又想起從長樂公主處聽說的李敬玄之事——薑沃跟她說起都是輕描淡寫,但長樂公主說的就詳細多了,說起李敬玄是如何指責薑相的私心,又如何想逼薑沃起諾‘此生不起入淩煙閣之心’。

文成於心底自言自語:你在朝堂上,是不是就像當年的我在吐蕃,都是異鄉人呢?

她甚至無意識地伸手撫了撫膝上垂落下來的發絲:當年,我在吐蕃見到了你,才覺得不孤單。

將來,你會在朝堂上見到我的。

自從回京後,她等這一天,也等了很久了。

**

朝中定下文成公主啟程的日期,是來年冰雪初融的二月。

且說為何臘月定下的出使談判,要二月才啟程?

正是為了讓吐蕃等著!

是吐蕃等著跟大唐談判,是吐蕃又想要吐穀渾,又不敢直接打,故而舉棋不定做張做勢。

既如此,大唐自不會必有求必應。

更何況此次是文成公主親至安西都護府。對大唐來說,這是一國公主,對吐蕃來說,文成公主自然也是與眾不同的身份。

那更沒有吐蕃一說要談判,文成公主就得冬日裡啟程趕路的道理了。

出發的日子就定在二月,且一路行程定的並不緊湊,估計等文成真正到了安西都護府,都得月多了。

大唐態度也很明顯了:若敢打,你就打!不敢打,就候著!

*

文成來年才離京,除表明態度外,也是為了收集情報。

這一年除夕前,媚娘特意尋了一日,單獨見了文成和薑沃。

雖說朝上諸臣對於吐蕃事各有建言,但文成和薑沃不同,她們都是親至過吐蕃(甚至久居吐蕃),更與吐蕃朝堂打過交道的。

故而最後選定文成做使節,在媚娘這裡,是屬於公事公辦——她與文成的私交不會影響國事。

選擇文成為使節,媚娘最看重的就是她過去的履曆與她的性情。

此時禦案上堆著許多從安西傳回來的吐蕃情報。

情報上有吐蕃年輕的讚普(鬆讚乾布之孫芒鬆芒讚,當年還是個孩童就做了吐蕃王)、名為宰相實為攝政的祿東讚、以及祿東讚權勢滔天的家族噶爾氏,以及他那五個頗為出色的兒子……

尤其是——

媚娘坐在案後,將其中一份情報挑出來遞給薑沃與文成:“祿東讚年老病重,這兩年吐蕃蠢蠢欲動,除了自恃悍勇兵強馬壯,想必也有祿東讚想再立大功,為諸子鋪路的緣故。”

祿東讚的長子讚悉若據說頗有宰輔之才。

而次子,薑沃最熟悉的未來吐蕃名將欽陵,此時在吐蕃也已頗有兵權。

其餘三子也各任要職。

而根據情報,祿東讚年老病重,自覺壽不久長,就‘舉賢不避親’,有直接推長子接任吐蕃宰相之位的意思。

媚娘含了一縷笑意:“從來聽說王位世襲,倒沒聽說過宰相之位要代代傳給自己兒孫的。”

“噶爾氏在吐蕃已然是一手遮天,祿東讚還做如此打算,不知吐蕃那位年輕的王以及其餘家族怎麼想,能否心服?”

媚娘將案上情報攏一攏:“可惜隻是遠隔千裡傳書,實在是難以精準判斷。沒準吐蕃上下還就是君臣和睦一心對外呢。”

她看向文成:“故而此番出使安西都護府,除了與吐蕃商談吐穀渾事,還得公主多上心——”

“細察吐蕃朝局,看能否施以離間計,兵不血刃!”[1]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