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回宮(2 / 2)

十三福晉笑眯眯道:“那你就放眼挑挑兒媳婦嘛。”

十四福晉於康熙四十二年生下嫡長子,如今兒子剛好十二歲,也算是小大人。皇上今年指婚,都是有可能的,年紀小延後兩年辦就是了,反正恂郡王府長子的親事,一定要比皇上的長子三阿哥辦的晚。這樣拖下來,從指婚到大婚,三年以上的流程都是很正常的。

倒是十四福晉早求過太後,若是沒有好女孩,情願這回不指。

十三福晉並不著急,十三爺雖是做哥哥的,但在子女上落後十四幾年,府裡的長子才九歲,福晉自己生的嫡子更是才六歲,完全不著急。

十四福晉聞言冷笑道:“她們眼裡隻有萬歲爺,我們郡王府廟太小,裝不下這些大佛!”

這些夫人太太們總帶著女兒往她府上跑,看上的還不是她兒子,給十四福晉都整鬱悶了。

十三福晉擱下手裡的針線:“那你瞧著有好的嗎?”

她們兩人跟信妃關係都不錯,真有些小道消息,不介意提前給永和宮賣個好。

十四福晉搖頭:“每回選秀自然有好人家的好姑娘,但隻怕都在家裡學規矩。這樣心裡急切利欲熏心的,自沒有好的。”

“她們實不必往我府上跑,到了臘月裡,四公主的周歲宴,差不離的人家都能進宮去討杯酒喝,不就能親眼見到信妃娘娘,寵妃到底什麼樣兒,自己又幾斤幾兩,對照著看看不就完了!”

兩人就商議起信妃的冊封禮和四公主的周歲禮各要送什麼。

與宮中嬪妃們不同,命婦們的禮都是要冊封禮成後才送入宮的。

=

直到禦駕啟程回宮,齊妃也依舊沒等到要把她放出去的旨意。

倒是等到了兒子要南下的消息。

另外還得到了信嬪封妃的消息——因怕齊妃有什麼精神後遺症,觀瀾堂的宮人都是瞞著她沒說起信妃之事的。

但年嬪可不慣著她。

年嬪還記得齊妃喝了藥跑過來揭自己的傷疤的事兒,於是也施施然過來還了齊妃一刀,果然把齊妃‘捅’的目瞪口呆,臉色當時就難看起來。

說來被封在圓明園的日子著實無聊。年嬪漸覺得,有齊妃這樣一個情緒激烈起伏的活寶還挺有意思的。

果然年嬪走後,齊妃就抓著身邊的宮女好一通抱怨。

喜鵲搜腸刮肚地勸齊妃:“娘娘,當時四公主的洗三就是按妃位所出公主來辦的。萬歲爺這回給信妃升位份,應當是為了四公主的周歲宴。不然哪怕命內務府加著辦了,總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可見皇上看重子嗣,對公主都這樣在乎恩及生母——您可是有三阿哥的,如今三阿哥都能出門辦差去了,您的好日子在後頭呢。”

齊妃卻道:“皇上也知道名不正言不順,那嬪位之女按嬪位辦不就名正言順了嗎?怎麼還非要給信嬪升一階呢。如今好了,她都要跟本宮並肩了。”

喜鵲歎了口氣:也並不了肩啊,那娘娘您又出不去,上哪兒並肩去啊。

之後又陪著齊妃發呆,替自己發愁。

皇上還未恕過自家娘娘,這回依舊沒有旨意讓齊妃隨駕回紫禁城,那隻好等到三阿哥大婚了。

沒個皇子成婚生母不在的,那時候皇上一定會放出自家娘娘的,之後,之後應當就能回到長春宮去住了吧。

=

九月九重陽後,聖駕遷回紫禁城。

薑恒也回到更熟悉的永和宮。一進門就見秋霜帶著留守永和宮的宮人上前行禮。

這麼一打眼就看出秋霜都瘦了,一見她甚至還熱淚盈眶的。

薑恒進屋後就先問道:“宮裡有什麼煩難事嗎?”

秋霜含淚搖頭:“奴婢隻是想娘娘了,又想著娘娘封妃這樣的喜事,偏生沒在跟前,心裡急得慌。”

她將鑰匙和賬目都交上,長舒了一口氣:她跟秋雪不一樣,比起管事還是更願意聽吩咐行事。

“這幾個月,引橋姑娘很幫了奴婢不少忙呢。”秋霜邊將這幾個月永和宮和景陽宮的事兒上報,邊說起引橋。

“起初奴婢們隻是關門過日子,與外頭不相乾的。景陽宮曬書的日子也是拿了娘娘留下的條子去內務府按照往年的例要人,一應都是順當的。”

“誰知忽有幾日,宮裡又各處落鎖不許人出入,還有慎刑司的人來翻查各宮的下人房,連鎖在箱子裡的冬衣棉被都被翻了一遍。娘娘不在家,奴婢們難免心慌。”

“還好是引橋姑娘照拂,私下告知緣故。又細細告訴奴婢素日該怎麼留心那阿芙蓉——娘娘不知道,還真有人給咱們宮小陳子遞那藥呢,還好他膽子小沒敢接。”

永和宮既然有寵,自然有外頭負責采買的大太監們,與常青張玉柱等人的想法相同,想要搭上這條線。

隻是采買大太監無事難進內廷,就隻好曲線前進,想著先搭上永和宮的太監。

薑恒聞言也肅了臉兒點頭,與眾人道:“以後也越發要留心,從此後想往永和宮裡搭線或是摻沙子的人,隻會多不會少。”

秋雪秋霜都應了。

尤其是秋霜見到於嬤嬤也回來了,心裡頓時踏實了:就像是年輕的放羊人總是沒底氣擔心籬笆紮不牢羊跑了一樣,看到最擅紮籬笆的前輩回來,立刻就有了主心骨。

薑恒見秋霜幾個月內,從小圓臉兒瘦成了小臉大眼睛,就知道這幾個月也是難為她了。

尤其是自己不在家,慎刑司忽然徹查宮廷禁煙之事肯定給她嚇得不輕。

“放你三日假,好生歇兩天補一補。”薑恒合上秋霜記錄的賬目冊子:可見秋霜也是曆練出來了,起碼寫的賬目她一目了然看的很順當了。

當年初入永和宮,所有登記造冊的冊本與收支賬目都要她一個人慢慢整理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永和宮的頭一批宮人,經過小三年的磨合和培訓,終於形成了跟她步調一致的小分隊。

秋霜謝了恩,果然回去狠狠歇了兩天。她從沒覺得睡過這麼踏實的覺,果然,還是娘娘在的永和宮,才是永和宮。

而薑恒這裡,隔著幾月終於又見到了引橋。

前些日子,引橋在宮裡聽聞信嬪封妃之事後,也是樂得一晚上沒睡好。第二天一早眼下有些發青,還被師父蘇嬤嬤罰了:還是太年輕沉不住氣,有什麼喜怒哀樂臉上會帶出來,還需繼續修煉。

但麵上是罰了,心裡還是欣慰收的徒弟是個記恩的人。

薑恒給引橋準備的是單獨的紅封。

她逛十三庫的時候,一眼就看上了一枚難得的金紅相間的寶石。這會子西洋的寶石還不怎麼流行,因沒打磨出來的寶石顏色發烏,並不奪目出彩,也比不得玉石的溫潤光澤,要顏色鮮辣的,各色翡翠也漸漸流行起來了。於是西洋寶石還是頗為小眾的。

但薑恒還是一眼看中了這塊。

這塊寶石的紅色裡帶著些天然的金線,若是雕琢好了,正好是一隻金紅相間的大尾巴小狐狸。

果然宮中匠人手藝出眾,順著料子的色澤刻出了一隻小狐狸,還是嘴裡叼著一串紅果,正在跑動的生動活潑小狐狸。

彆說薑恒了,連秋雪一見都道:“這墜子倒讓奴婢想起引橋姑娘來了。”

匠人又格外在寶石外頭鑲了一圈金邊,既能保護寶石彆被碰壞(畢竟狐狸的形狀複雜,不比圓形的寶石好收藏,很容易磕碰),還在上麵預留了孔,方便穿上金線佩戴。

薑恒就配了一根長金線,讓引橋可以戴在脖子上,又不至於漏出來被人看到。

引橋收到這樣一份獨特的禮,隻覺得幸福感都要溢出來了:她心裡全然記掛著娘娘是應該的,可娘娘心裡居然也有一小塊地方放著她,待她與旁人都不一樣。這會子讓她去赴湯蹈火,都是願意的。

==

進了臘月,永和宮裡彌漫著一種極其忙碌的氛圍。

一來自家娘娘的封妃禮在即,二來四公主的周歲宴在即,三來,還要預備著過年!

當真是恨不得一個人分成三個人來忙,於嬤嬤把自己的輪椅開的飛快,到處調度安排。

然而冊封禮對薑恒來說,卻是一回生二回熟。

封妃的流程,跟封嬪的流程差不了許多,都是由前朝禮部的官員負責奉金冊金寶祗告太廟後殿,經過一係列繁複流程後才能將冊文寶文送到受封妃嬪宮中。[1]

冊封禮最大的區彆應當是負責此事的官員級彆上升,由禮部員外郎上升到了左侍郎。

若是貴妃或是皇貴妃級彆,就要禮部尚書親自出麵了。

如果說皇上的聖旨是口頭任命,那麼接到妃位的冊文時,才相當於正式有了放入人事檔案中的官方文件。

對薑恒來說,這一天的工作主要是到處行禮。

先是接過自己的冊文冊寶,在引禮女官的指引下,對著香案給天地行禮,之後便是皇上、太後、皇後處各行一圈。

=

比起冊封禮,薑恒倒是對女兒的抓周更在意些。

這日,她正在與於嬤嬤一起,親自一一查看抓周的物品,就聽太監報皇上駕到。

隨著皇上進來的,還有抬著一個大箱子的幾個內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