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兩個重磅消息(2 / 2)

古今父母為兒女的心都是通著的——孩子的事兒就是天大的事兒。

為了孩子的一個學校名額,或是工作機會,剛強了一輩子的父母去低頭求人的情況也常有。

何況十五爺十六爺這是娶親重疊上爵位——宗親中最要緊的兩件事都加在一塊了,他們母子當然緊張,要在聖旨未下前,儘力為自己爭取一下。

-

於嬤嬤之前是太後信重的人,現在又在永和宮當定海神針,許多秘密是知道的,比如這蒙古格格其實是給三阿哥選的。

她不免提醒自家娘娘一句:“皇上有意給三阿哥指蒙古格格這件事,在指婚聖旨下來前,可不能從娘娘這透露出去。”

語氣很凝重:“這才是大事。”

不用於嬤嬤說的嚴肅,薑恒也早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

因自順治爺以後,宮中蒙古嬪妃數量直線下降,朝野內外幾乎公認,蒙古嬪妃再不可能成為大清的皇後。所以若是皇子被指了蒙古嬪妃,就相當於被排除在了太子人選之外!

此時宮外許多人猜測這幾位蒙古格格到紫禁城的緣故,但還真沒幾個人猜測這居然是給三阿哥弘時的正福晉。

彆看皇上跟薑恒說的平靜,太後也接受了這個現實,但這個消息一旦明發聖旨,那絕對是一波爆炸性新聞。

皇上的長子,三阿哥弘時,居然被排除在了太子人選之外!

這個消息,絕不能從薑恒這裡傳出去。

於嬤嬤見信妃娘娘應的鄭重,顯然知道重要性,也沒忍住再補兩句:“老奴素知娘娘其實是個挺心軟的人。密太嬪愛子心切,想去太後娘娘宮中求情,太後娘娘以操持選秀忙不開為由沒見。”在太後看來,沒什麼好說的,等聖旨就是了,她怎麼會把兒孫的事兒透露給跟她並不怎麼熟的密太嬪,於是索性不見。

“密太嬪無法,又去了熹妃娘娘宮裡。”太後明麵上是讓熹妃負責照看建福宮的蒙古格格,密太嬪病急亂投醫,就也去熹妃去走了一趟,想探探口風。

於嬤嬤道:“熹妃娘娘向來是,跟她和四阿哥無關的事兒,都絕不會伸手張口的。”

她看著薑恒,帶著一點看喜愛晚輩的無奈:“這點上老奴卻不放心娘娘。若是密太嬪過來,還請娘娘切勿看著密太嬪焦急可憐,就心生不忍,透出什麼話來。”

=

說曹操曹操到。

果然密太嬪很快到永和宮拜訪來了。

因出身的緣故,哪怕生育了皇子,密太嬪也總是謹小慎微的,多年下來,這種小心就變成了固定的一種氣質。

哪怕對著晚一輩的嬪妃,也總帶著一種過分和藹的客氣。

與和太妃那種大方的和氣周到還不同,密太嬪幾乎是把‘我好說話,我不願得罪人,我會忍讓’寫在了臉上。

但就是這樣膽小隻求安穩,自打康熙爺去了除了拜佛幾乎不出門的太妃,為了兒子也不顧顏麵真切的奔走起來,各處去求人。

她身上衣裳隻是半新不舊,但送到永和宮的幾匹料子卻是極稀罕的。

正像是太後娘娘之前給薑恒的那種罕見的紫色緞料,屬於可遇不可求的衣料,估計是她得寵的年月裡,康熙爺私下裡賞的。這些衣料的顏色織進了裡頭,哪怕放了許多年,也並沒有陳舊的痕跡。

大約是把能拿出來的好東西,都用來走禮了。

密太嬪神色很憔悴,語氣也流露出一種小心翼翼的懇求,似乎連求人都怕得罪人似的,露出一種手足無措的不安。

薑恒看的很不忍,又不能給她透消息,隻得將言辭放的極緩,勸了兩句保重身子的話。

可薑恒對她語氣態度越好,密太嬪看起來越無措而絕望:皇上如今最寵愛的信妃,對自己這麼個沒有家世的普通太嬪,為什麼這麼客氣?想來是辦不成自己所求的事兒,又同情自己罷了。

都怪自己出身不夠,沒法給兒子添一絲助力,以至於他們要被拿來‘和親’了。

密太嬪幾乎是含著淚走了。

搞得薑恒也不知如何是好,坐在那裡心裡很難受。

“娘娘願意將來有朝一日,為了公主如此折腰奔走,卻還不一定能求下情來嗎?”秋雪端茶上來,忽然冒出來這麼一句。

薑恒抬頭看她。

秋雪退了一步跪道:“奴婢冒犯娘娘,罪該萬死。可奴婢是真為娘娘和公主著想。”

“若將來四阿哥五阿哥做了皇上,真遇到事兒上,難道娘娘也願意這樣去求熹妃、裕妃娘娘,將公主的安危交給旁人處置嗎?”

薑恒放下茶盞,看著秋雪無奈搖頭。

果然是雞媽媽型的秋雪,從未放棄過催她上進。

不過……薑恒看看秋雪,又看看茶盞裡頭的莓茶,不由問道:“我還不確定呢,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秋雪詫異道:“娘娘的事兒奴婢都記在心上,怎麼會看不出。自打年後,娘娘的口味又有些變了,且還嗜睡,奴婢就已經在留心了。加上娘娘的月事一般都極準,這都晚了七八天了,奴婢當然留心。”

薑恒喝了一口莓茶:“宮裡這段時間事多,如今劉太醫都還診不出來,就不必露出來。”

秋雪忙應了一聲。

薑恒就道:“快起來吧。”然後對上秋雪關切的眼神道:“你說的事情我已經想過了。”

要是沒有敏敏,她孤身一個,就覺得做和太妃也不錯。

但有敏敏後,又另說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宗親也是這般。

就像曆史上的乾隆再喜歡自己的十公主,甚至封了固倫和孝公主,又定給了寵臣和珅的兒子,自然是想要保女兒一世榮華富貴的。但和孝公主在乾隆一朝再風光,等到了嘉慶帝登基,該抄和珅的時候照樣沒有手軟,夫家出事,和孝公主的生活自然也一落千丈。

宮中妃嬪總以為有兒女就有依靠。

可這幾日見到的和太妃、宣太妃、密太嬪,正是代表了先帝爺宮中三類嬪妃:有寵有家室有(過)女兒的,一直困在宮裡熬日子的,以及在先帝一朝有兒子(甚至是多個)傍身,如今卻要為兒孫求人奔波的。

最終也隻有太後,算是過上了理想的生活。

=

剛進三月,朝臣們就被連著震了兩下。

第一件事是選秀結束了,然而宮裡居然一個秀女都沒留!

這算什麼選秀?十四福晉剛聽說時都吃驚極了,甚至與十三福晉說起時脫口而出:“這不是全軍覆沒的選秀嗎?”

十三福晉聽了又是笑又是製止她:“這話去外頭可不能說。”

十四福晉連忙搖頭:“都怪我們家爺,寫家書回來總是提起他又打了什麼仗,又讓什麼賊人全軍覆沒的,害得我滿腦子都是這個詞,一下子就說出來了。”

妯娌倆關係好,十三福晉想想又笑了:“皇上還未指三阿哥的福晉呢,若是出一位皇子福晉,倒也算不得‘全軍覆沒’。”

兩日後,十三福晉就要感慨這話不能亂說。

皇上下旨,將喀爾喀的一位蒙古格格指為三阿哥福晉!

這才是一勺沸水澆到了滾油裡,朝野震動。之前皇上自己不留秀女的事兒,比起這來都不夠熱點。

十三福晉一聽這事兒,腦子裡就冒出十四福晉的形容詞來:果然是全軍覆沒型選秀。

=

宮裡,熹妃也被這兩道消息驚住了。

哪怕她自詡養氣功夫很好,算是泰山崩於前而能沉住氣的人,麵對這兩個重量級的消息,都沒法保持鎮定。

讓所有宮人都往外退後,她不禁踱步起來。

皇上竟然給三阿哥定了蒙古出身的正福晉!這對她和弘曆來說,絕對是個天大的好消息。之前他們母子再怎麼揣測皇上不喜三阿哥,都不如這一道聖旨來的乾脆分明,幾乎斷絕了三阿哥做儲君的指望。自此朝臣們的目光,也會從這位長子身上移開,會看到已經漸漸長大的弘曆。

要說現在,熹妃心裡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那就是求神拜佛,盼著信妃一定不要有兒子。

皇上在這回選秀裡,一個人不留,為的是誰,宮內宮外都心知肚明的。

熹妃隻求信妃一直沒有皇子,那弘曆就穩當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