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神來之筆】(1 / 2)

王梓鈞 8749 字 8個月前

費鬆年的屍體,被火速出殯下葬。

張氏想攔都攔不住,她若敢出麵阻攔,就又多了一個罪名:心腸惡毒,不令丈夫入土安息!

剛埋下去沒兩天,費鬆年的兩個侄子、十一個侄孫,就集體上門跟張氏無端扯皮。

“嬸嬸,昨日我等整理舊宅,偶然發現一份祖父的遺囑。此遺囑的內容,與當年分家頗多不同之處,還請嬸嬸過目。”

說話之人,是費鬆年的四侄子,今年已經六十三歲。

至於前麵三個侄子,早就死了,老病而死。

張氏勃然大怒,內容都不看,就冷笑道:“你們若要偽造遺囑,至少得請匠人做舊吧。老太爺已過世四十三年,他的遺囑怎還是新的?便我茅房裡的廁紙,都比這更像老太爺所留!”

四侄子厚顏無恥說:“一直未見天日,遺囑保存得極好,嬸嬸就不要多想了。”

“敢請嬸嬸(嬸奶奶)過目!”

一堆侄兒、侄孫齊呼,若張氏還不配合,他們就會徹底撕破臉皮。

張氏強忍著怒火,打開所謂遺囑一看,頓時氣得渾身發抖。

眼前這幫混賬,竟隻留給她母子幾畝薄地,就連眼下住的宅子都想霸占。

這是要趕儘殺絕啊!

可張氏根本沒法反抗,偷奸侄孫的罪名太大。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鬨起來永無寧日,甚至兒子都可能進不了宗祠。

曆史上,柳如是怎麼死的?

錢謙益都還沒下葬,族人就上門“討債”,上演了一出靈堂蹦迪。

前後鬨騰兩個月,不但天天都來,並且到處瘋傳柳如是的“通奸”舊事。

為了保住產業,柳如是立下遺囑,隨即懸梁自儘。

她想以死明誌,也想嚇退錢氏族人。

然而,死也沒用,家產照樣被瓜分。就連柳如是的墳墓,都被逐出錢家墳地,成了虞山腳下的一座孤墳。

張氏是明媒正娶的續弦又如何?

柳如是也一樣!

張氏給丈夫生了個兒子又如何?

是不是親生的都存疑!

“你們明天再來吧,容我再考慮考慮。”張氏已經橫不起來,甚至連吵架的精神都沒了。

“那嬸嬸就好生考慮,莫要拖延時間,晚輩明日再來。”

侄兒、侄孫們終於走了。

張氏坐在原地,久久不動,心灰意冷。

哭泣一陣,她傳喚自己當年的陪嫁丫鬟,侍女去了半天卻報告說找不到人。

不但找不到陪嫁丫鬟本人,其全家都消失無蹤。

張氏慘然苦笑,頹喪自語:“今天總算明白,什麼叫樹倒猢猻散,什麼叫牆倒眾人推。”

張氏枯坐半晌,突然起身前往一處偏院。

“咚咚咚!”叩響院門。

一個中年侍女把門打開,然後默默放張氏進去。

偏院裡有間小佛堂,隱隱傳來木魚聲,費鬆年最後一個小妾陳氏便在裡頭。

丈夫死後,張氏將妾室全部驅逐,隻留下這個陳氏未動。

跨進佛堂,張氏關好門窗,哀求道:“妹妹,你再幫姐姐出個主意。”

陳氏依舊敲擊木魚不停:“沒什麼主意了。我讓姐姐不要驚動娘家,姐姐偏是不聽,鬨出幾條人命,如今局麵再難挽回。”

張氏突然噗通跪地,磕頭道:“妹妹,以前是姐姐做得不對,這次務必救我母子一命啊!”

陳氏終於緩緩放下小錘,橫插於木魚之中:“我沒那麼大本事,隻能救鑒哥兒,怕救不得姐姐。”

“能救鑒哥兒便成,”張氏連忙抓住救命稻草,“妹妹快快出主意,否則那幫黑心胚子,遲早要將鑒哥兒逐出費氏家門!”

陳氏不疾不徐道:“能救鑒哥兒,唯有一個法子,姐姐去死吧。”

“什麼?”

張氏突然蹦起來,終於再度發作,指著陳氏破口大罵:“好你個毒婦,尋機報複往日仇怨是不是?到了此時,你竟還要算計。我就算偷漢子,也是費家明媒正娶的續弦,你又算得了什麼?一個犯官之女,一個醃臢賤妾!便是害死了我,你又討得了什麼好?遲早被人打發賣了!”

陳氏並不生氣,微笑解釋:“自姐姐的娘家人介入,局麵便不可收拾,再無回旋之餘地。姐姐何妨一死,把自己變成棋眼,便可保得兒子性命。就如姐姐所說,我如今依附於費家,與鑒哥兒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又怎會去害他?”

張氏癱坐於地,恐懼顫抖道:“說!”

陳氏緩步走來,彎腰貼到張氏耳邊,將自己的計策徐徐道來。

張氏聽罷,麵若死灰,但眼中總算生出一絲希望。她咬牙道:“好,便聽妹妹的,我這就去死!”

……

二人結伴走出偏院,張氏親筆寫下一封書信,接著又開箱整理丈夫留下的遺產。

不多時,費元鑒被叫來。

短短十餘日,費元鑒已經性格大變。他無論走到哪裡,都被家奴悄悄議論,偷著跑出去,更是被族中孩童譏為野種,曾經的跟班也躲得老遠不跟他玩耍。

費元鑒剛開始憤怒異常,誰說壞話他就打誰,結果反被人痛毆多次。

漸漸的,費元鑒變得沉默,不敢再踏入家門一步。

“鑒兒,過來!”張氏喊道。

費元鑒心中對母親也充滿怨恨,走過來之後不說話,甚至不肯喊一聲“娘”。

張氏起身,對陳氏說:“妹妹且坐。”

陳氏沒有推辭,坐在張氏剛才的座位。

“鑒兒,跪下!”張氏喝道。

費元鑒一頭霧水,雖不情願,卻也跪了。

張氏又說:“磕頭,叫娘,她是你親娘!”

“啊?”費元鑒瞠目結舌。

都說我親爹不是親爹,咋親娘也不是親娘了?

張氏解釋說:“你爹,確你親爹,我不是你的親娘。我當年確實懷上,但不足三月就小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