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官匪一起降】(1 / 2)

王梓鈞 6795 字 8個月前

.,

道士劉開化走了,趙瀚笑問李漁:“你似有什麼話要說?”

李漁拱手道:“總鎮,欲興醫道,當尊醫士。”

“我還不尊敬醫生嗎?”趙瀚問道。

李漁猛地跪下:“請總鎮登極之後,頒令刪除朱子《論語章句》:‘小道,如農圃醫卜之屬。’”

《論語》的原文大意為:小道也有可取之處,但整天鑽研這些東西,會妨礙從事更遠大的事業,因此君子不為。

朱熹在做注釋的時候,莫名其妙整一句:小道就是農圃醫卜之流。

這句話,是要用來考科舉的!

從此以後,明清兩朝,醫生都被視為賤役。

趙瀚點頭說:“必要刪除,農、醫怎能是小道?農事,天下一等一之大事;醫事,亦為一等一之大事。”

李漁又建議:“請總鎮頒布法令,醫士不得稱山人,山人不得招搖行醫。”

這是明代中後期的特殊現象,醫生、相士、詩人、畫客、寒士紛紛自稱山人。他們不事生產,混跡於城野之間,附庸風雅,交際豪貴,為正統士大夫所不齒。

這些山人,啥都懂一些,但大多數都醫術很爛,往往敗壞了醫生的名聲。

趙瀚剛開始不明白,聽李漁解釋之後,立即同意:“此令立即就頒布,不能讓山人招搖撞騙行醫。”

李漁提出第三個建議:“總鎮,請將古代醫聖,配祀孔廟列聖!”

隆慶皇帝乾過這事兒,被群臣噴得滿臉口水,認為醫聖入孔廟是對儒家的褻瀆。

趙瀚不由笑起來:“好,便讓醫聖入孔廟。”

漢代的儒家,就吸納了諸子百家。

既然趙瀚要革新儒學,當然可以吸納醫家,今後還要吸納科學家進去。

孫思邈、華佗、葛洪、祖衝之、張衡、沈括、墨翟……把這些人的牌位,往孔廟那麼一擺,想必到時候非常精彩。

趙瀚問道:“你可有法子規範醫士?”

李漁搖頭:“並無。”

李漁這種出身醫戶的士子,伯父還是冠帶醫生,早就深知醫學之弊端。不止李漁,明代好多醫生,都寫書開噴庸醫泛濫。

李漁把醫生分為三種:良醫、中醫、庸醫。

他說良醫寥寥無幾,中醫、庸醫遍布天下,庸醫純粹是害人,中醫不害人也不救人。

最扯淡的是,大明太醫院,最高醫學機構,也沒有多少良醫。因為太醫可以保舉,嘉靖時曾經清查太醫院,四十二個太醫被除名,一百六十二個太醫直接開除醫籍。

被開除醫籍的162個太醫,居然不會把脈用藥,給權貴們看病完全瞎整。

這種情況,並非中國傳統醫學不行,而是朱熹批注《論語》那句,導致醫學被視為小道。醫戶子弟都想著考科舉,根本沒多少正經學醫,濫竽充數到處招搖撞騙。

趙瀚仔細思考之後,決定增設醫學院。

如今隻在江西有一所紫陽醫學院,應該在南京、廣州、杭州、長沙各開一所。延請各地名醫,在醫學院坐診教學,學成之後便可頒發行醫執照,算是給這些醫學生一個官方認證。

至於沒有行醫執照的,官府也不會問罪,因為執行起來太困難。

一步步來吧,趙瀚隻給政策導向。

隻要政策向好的方麵引導,今後的良醫就會越來越多。

至少不能像大明那樣,太醫院都充斥一堆庸醫。想想就覺得可怕,真有達官貴人敢找他們看病?

他對中國傳統醫學的態度,既不推崇,也不嫌棄,希望能夠繼續發展得更全麵和完善。

趙瀚對李漁說道:“你是醫戶出身,這個任務便交給你了。去尋訪各省名醫,新設四大醫學院。每座醫學院的院長,給予官身,品級等同於知府。副院長,品級等同於知縣。令他們好生教學,多多培養良醫,此造福蒼生之大業也。”

“遵命!”李漁頗為興奮。

既然今年不再打大仗,就能趁機做許多內政工作。

李漁帶著一批手下,前往南京興建醫學院。浮梁知縣,則派人進獻千裡鏡。

千裡鏡,終於可以自產了!

明代的玻璃製造中心,是山東顏神鎮。至於江西景德鎮,也能造玻璃,但屬於燒製瓷器的副產品。

這兩個鎮,玻璃科技樹都點歪了,整出來的玻璃五顏六色。越漂亮越值錢,甚至燒製到完全不透明,打磨之後就如玉石一般,俗稱“藥玉”,分類為珠寶。

前兩年,趙瀚扔了一副千裡鏡過去,讓景德鎮工匠研製透明玻璃。

如今終於取得成果。

趙瀚登上城樓,用自製千裡鏡眺望江麵,有些遺憾道:“鏡片還是不夠透亮,要繼續去除雜質。”

前來進獻千裡鏡的,是浮梁縣工科吏員萬邦順,他拱手說:“在下定然竭儘全力,每年都能讓玻璃更透亮一些。”

“你親手研製的?”趙瀚好奇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