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人口增漲和稅製改革】(2 / 2)

王梓鈞 3343 字 7個月前

“我大同新朝,如今建國之初,便人口將近九千萬。二十年後,百姓必然有億兆之多,真乃古所未聞之盛世也!”

一時間,百官歌功頌德,而且大都發自真心。

這可是多年戰亂、天災、饑荒、瘟疫後的中國,在冊人口比大明全盛時期還多。而且北方人口稀缺,就算現在啥都不乾,任其發展都能人口暴增,估計幾年之後就能人口過億(十二歲以上。)

人多便是盛世,如何不讓官員們心花怒放?

趙瀚道:“北平府還是人太少,前明的時候,隻北京城就人口百萬,而今整個北平府還不足40萬人。不論如何,明年要向北平府移民十萬,從南方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遷徙。”

“臣遵旨!”戶部大員們,舉著笏板出列。

艾儒略等翰林院傳教士,聽到數據都瞠目結舌,整個歐洲有這麼多人嗎?

今天的朝會議題,就是講人地矛盾。主要討論漢唐時期,關中地區人口眾多,

人均耕地嚴重不足的問題。比如漢武帝上台沒多久,就將皇室土地分給百姓耕種,接著又允許百姓自由遷徙,關中農民大量遷到關外開墾。

又討論唐代和宋代的土地製度,最後趙瀚得出一個結論,五十年之後,中國的土地必定不夠耕種,到時候就需要向海外開拓。比如呂宋,那裡雖然氣候炎熱,而且雨季很長,但隻要細心耕種,還是能把熱帶雨林一點點開墾出來。

這玩意兒不僅是講給百官聽,也會登報讓民間知曉,長期灌輸形成一種海外開拓的共識。

朝會結束,趙瀚對費純和吳應箕:“你們兩個留下,一起去內閣。”

這二人是管財政稅收的,聯名寫了一封奏疏,請求進行財稅製度改革。

趙瀚散朝前往內閣,開一個財政會議,龐春來、李邦華、宋應星、費純、吳應箕五人參加。

趙瀚問三位閣臣:“你們都同意?”

李邦華道:“臣覺得不該將本色完全取消,可以保留少許,以便不時之需。“

本色,就是正稅物品,比如大米、小麥、木材。折色,就是折抵物品,比如銀兩、布匹。

明初出現折色稅收,主要是減輕行政壓力,同時減輕倉儲壓力,允許把糧賦換算成銀兩、布匹上交。但規模不大,因為銀子不是流通貨幣,那個時候的貨幣叫大明寶鈔。

直到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之後,折色成為主流,本色變成輔助費純道:“我朝本色、折色並行,是因流通錢幣不夠,許多

<ter>-->>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te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