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四不像的鄉試】(1 / 2)

王梓鈞 7412 字 7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朕最新章節!

在萬眾期待當中,今年的鄉試終於舉行。

趙瀚恢複科舉,直接就是鄉試,不用縣試、道試考秀才。

而且,傳統和新式並行。

各省中學畢業生,沒有考上大學的,皆可參加鄉試科舉。地方官府,不提供路費,

一切科舉費用自理。。

前朝士子,隻要能拿出秀才憑證,便可參加鄉試科舉,同樣一切費用自理。但是,

年齡必須在30歲以下!

中舉之人,可從九品官做起,但需要先觀政(實習)一年。

各省名列前茅者,可選擇不做九品官,而是來年春天到南京參加會試。各省的會試名額,沒有嚴格按照人口比例來定,而且新式學子的名額,必是傳統士子的好幾倍。

就拿人口最多的四川省來說,新式學子有60個名額,傳統士子有15個名額。

而江西、廣東、湖南三省,傳統士子的名額,被壓到隻有5個人一趙瀚故意的,

這三省最早拿下,秀才混到現在還沒做官,說明都是不肯做小吏吃苦的。

甚至,就連出的卷子都不同。

傳統士子科舉,依舊沿用老一套。但減輕八股文的權重,增加公文、策論的分數。

並將新式數學、物理、天文、地理、大同理論,全部作為附加題,且附加題計算分數時翻倍。

新式學子科舉,其實就是全省統考。最優秀者,進入大學公費深造。家裡不缺錢的,可以自費讀大學。不想讀大學的,那就去參加鄉試,直接就能分配九品官職,

少部分可參加會試,考中進士就能做八品官。

八品、九品,在明代屬於末流佐官,會被正經進士所不齒。而在趙瀚這裡,中進士才能外放八品。

另外,大學畢業生,可直接參加會試。

大學畢業生考中進士者,要麼去翰林院、欽天院搞研究,要麼進入內閣觀政做中書舍人。

三年中書舍人做完,還是得外放正八品(縣丞)。但是這種正八品,升遷速度更快,因為他們跟皇帝和閣臣都認識,就算不熟也是肯定打過照麵的!

這一整套四不像的科舉製度,屬於過渡時期的產物。

民間士子怨聲載道,是時候給他們打開一條科舉門縫了。等各省的新式教育普及,

舊士子日漸衰老,傳統科舉門路就會完全關閉。

另外,南方官吏比例太大,而北方又收複較晚,到如今連中學畢業生都沒有。

為了平衡南北官場,也得給傳統士子留路子。而且,這才是最主要的,否則趙瀚才不理會窮酸文人的抱怨。

急著恢複科舉鄉試,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現行官吏選拔製度出問題了。

根據廉政巡視員的報告,全國中低層官吏群體,出現大量任人唯親、徇私舞弊現象。即便前兩年,趙瀚對考取吏員做了資格限製,但還是沒有徹底改變現狀。

河北,天津。

李及秀已經二十九歲,曆史上,他參加了滿清科舉,考中順治四年二甲第三名進士。

可這個時空,他連舉人都不是。戰亂年月,實在不堪,他舉家逃進燕山,啃了好幾年紅薯。直到去年,他才帶著家人出山,回到玉田縣落了戶籍。

對於新朝皇帝,李及秀沒有什麼怨懟之心。

雖然數代積讚的田產沒了,但回鄉落籍的時候,官府歸還了他的祖宅。他家在鎮上的榨油坊,已經賣給外地遷來的小商人,在他拿出憑證之後,官府非常大方的補償了部分銀兩。

而且,還按照他家的人口,給他們分配了田產。

能做到這個份上,李及秀覺得難能可貴,這大同新朝確實讓人服氣。

其實吧,地方官為了政績,巴不得人口越多越好。因此才有各種政策,除了土地之外,隻要能拿出憑證,能歸還就歸還,不能歸還就補償。這樣才能吸引進山的百姓,重新下山回到原籍落戶。

在百廢待興的北方各省,人口增長是最大的政績!

鄉試這天,李及秀半夜就起床,早早來到城東南的貢院之外。

稀稀拉拉也沒多少人,因為規矩變了,皇帝不讓半夜三更折騰考生,科舉各流程都推遲了三個小時。

“這位兄台如何稱呼?”一個傳統士子問道。

李及秀說:“晚生姓李,名及秀,字公愚。“

那個士子說:“晚生姓張,名兆庸,真是巧了,也字公愚。“

兩人同字,這是緣分,頓時親近許多,又開始序各自中秀才的年份。

李及秀說:“這河北鄉試,似沒有幾個秀才參加。“

張兆庸歎息道:“哪多得起來?韃子退回遼東時,擄走了好多士紳百姓,這河北就沒剩幾個人。秀才或許還有許多,但戰火離亂,有幾個還能拿出憑證?更何況年齡有限製,過了三十歲就不準考。“

“確實如此,”李及秀咬牙切齒道,“韃子該死!若非聖天子出世,我全家還躲在山裡。“

張兆庸又感慨道:“對於你我鄉試而言,其實也有好處。河北的小學堂,學生都還沒有畢業,中學堂更是還沒開設。參加鄉試的新式讀書人,今年一個都沒有,前朝士子數量又少,隻要來考了幾乎必中!“

李及秀點頭說:“正是此理。“

張兆庸突然笑起來:“各省鄉試名額都公布了,江西、湖南、廣東三省,前朝士子都隻錄五人。特彆是那江西,民間有無數秀才,這次科舉怕是要擠破頭。而且縣官也頭疼,陛下不開科試(鄉試資格選拔考試),須得先縣官們自行組織考試來選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