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幣值改革,改得有些讓人啼笑皆非。
來自中國的銅錢,通過商賈發行到各地,卻堅決不使用中國的銀元。甚至,官方禁止白銀交易,朝鮮國內隻允許用銅錢。
這種禁銀令,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年。
朝鮮最初需要向大明進貢白銀,數量也不多,每年六七百兩銀子。朝鮮君臣為了貢銀,不但搜刮寺廟,甚至為了幾百兩銀子,專門開采幾處銀礦。那些銀礦,采夠六七百兩就停工,等下次進貢之前再度開工。
一直到嘉靖年間,大明才允許朝鮮不再進貢白銀。
早年禁用白銀還說得過去,因為銅錢都沒有普及,朝鮮國內流行以物易物。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貿易量越來越大,繼續禁銀就純屬扯澹了,朝鮮君臣簡直在瞎搞。
這種瞎搞,是為了更好的控製地方。
先給商賈頒發牌照,拿出一部分實物稅,交給商賈處理,再賣給國內的官員和百姓。每個環節,朝鮮君臣都牢牢控製,每個環節,兩班貴族都能撈上一筆。
前幾年改革,引入中國銅錢,兩班貴族又通過商賈,掌控了銅錢的發行渠道——貴族掌控京商,讓京商發行銅錢。京商又把銅錢給鬆商,由鬆商把銅錢發行到地方。僅銅錢發行環節,在京城就已層層轉包。
朝鮮的禁銀令,曾把中日兩國都搞得很無語。
日本當初開采石見銀山,一下子變成白銀輸出國。日本使臣安心東堂,帶著八萬兩銀子,跑到朝鮮來做交易。結果,一兩銀子沒用出去,隻能帶著銀子原路返回,搞得像是專門來朝鮮炫富的。
而大明援助朝鮮時,由於運糧不便,帶著大量白銀過來,想要在朝鮮就地購買糧草。明軍的銀子,同樣一兩都用不出去,導致戰爭前期嚴重缺糧。
隨著中國銅錢的發行順利,如今全朝鮮的商人,都希望能夠破除白銀禁令,因為使用銅錢搞大宗交易太累了。
二人一通商量,決定繼續進兵。
幾千大同軍坐著戰艦,隔日便抵達開城附近。
還沒來得及友好交流,朝鮮君臣便又跑了,一路北上逃到新溪,留下大同軍將士在風中淩亂。
什麼鬼?
朝鮮君臣不斷逃跑的消息,被灣商(保州商賈)故意散播。
保州自從被中國占領之後,很多灣商都變成了中國百姓,壟斷著鴨綠江的商業貿易。但他們的商業網絡,遍及整個平安道、鹹鏡道和黃海道,跟鬆商有著激烈的競爭關係。
鬆商想要內附中國,是想乾翻京商搞海貿。
而灣商想要朝鮮滅國,則是想把商業觸角,延伸到朝鮮的中南部市場。
此時此刻,灣商借機搞事,利用“灣房”傳播朝鮮國王敗逃的消息。
平安道的朝鮮農民,早就知道保州農民日子好過,每年都有農民拖家帶口偷渡保州。保州城外,方圓數十裡,都以實質被中國控製,土地也早就已經分完了。
無法在保州獲得土地的農民,心中對朝鮮國王怨恨無比。而且朝鮮君臣,還在邊境大量駐軍,抓捕殺戮試圖偷渡的農民,平安道農民早就怨氣叢生,爆發起義隻缺一個時機。
朝鮮的土地矛盾怎麼說呢?有點類似明末。
自從燕山君之後,土地交易被默認合法。兩班貴族的土地,最初集中在京畿道,繼而往中南部的江原道、忠清道、全羅道、慶尚道擴張。
朝鮮中南部,土地兼並愈發嚴重,大量隱田不繳納稅收。
於是,稅收就轉移到北方的平安道、黃海道和鹹鏡道。那些地方本來就窮,還特麼要加倍征稅,而且服兵役也是這三道最普遍。
這幾十年來,先是鹹鏡道農民起義,堅持三個月被鎮壓。期間,有個叫李施愛的大地主,混進起義隊伍,自稱王室後裔,想要改朝換代。
接著是黃海道農民起義,首領叫做林巨正。這次鬨得更大,多次擊敗朝廷軍隊,足足堅持一年零兩個月。期間還逼得朝鮮國王,給黃海道、平安道免稅一年,防止更多農民加入起義。
卻說朝鮮君臣,逃到新溪之後,平安道農民就鬨起來了。
朝鮮的平安道,你可以理解為中國的陝西、山西。這些年災荒不斷,賦稅卻越來越高,偏偏還有個保州,那裡的農民安居樂業,把平安道農民給羨慕得要死。長此以往,能不造反嗎?
最初隻有一千多農民起義,短短幾天時間,起義部隊就發展到上萬人。殺死鄉紳地主,攻占州縣城池,嚇得朝鮮邊境軍隊,全部跑去保州請求大同軍庇護。
緊接著,黃海道農民也跟著造反,兩股農民軍南北夾擊,竟然把平壤城都給打下來。
繼而兵峰朝向東南,殺向朝鮮國王所在的新溪。
農民軍有著鮮明的起義口號:“做天朝民,耕天朝地,過天朝好日子!”
朝鮮君臣嚇得不輕,一邊朝著金化撤退,一邊下令全國勤王,同時派出大臣跟大同軍接洽。
(明天恢複更新。):,,.,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