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跟隨趙匡標出海的商船,早已經回到巨港。
他們不但賺取了糧食運費,還帶著香料、瓷器、茶葉等貨物,賣給錫蘭的荷蘭人賺了--筆。回航的時候,滿載著從印度(
及錫蘭)帶回的棉花、象牙、寶石等商品。
而廣東的海商,又去巨港交易,把這些印度貨物帶回大陸,順便帶回趙匡標的移民政策。
趙匡標的老同學方自新,被派回來在廣州收納移民。他不但在沿海散播消息,還通過內陸貨運商,把移民政策傳到江西境
內。
第一批大股移民,來自八排瑤地區,趙匡標的表哥帶來六百多人,其中八成以上是通曉漢話的瑤民。
緊接著,南贛山區的客家人,聽前來采購煙草的商賈說,去了印度就能分到水田,而且出海前還能領到一-筆安家費。一些
山中的客家人心動了,陸陸續續有近百人,跑去廣州的方自新那裡報道。
再繼續往北,吉安府的百姓得到消息。
這裡是趙瀚的龍興之地也是整個江西,人口最多、土地最緊張、科舉最內卷的所在!仁4
吉安府的繁榮程度絲毫不亞於南昌府。特彆是隨著海貿大興,大量江西商品,從吉安府順贛江而下,經過廣東運達沿海港
口,這裡比明朝的時候更加興盛。
半年之內,陸續有兩百人南下,去廣州找方自新報名出海。
這兩百吉安移民,95以上小學畢業,60以上屬於中學肄業生。他們願意前往印度分由還在其次,就是奔著做官去的!
1
此地科舉,競爭太激烈了。
這個時空的明朝,總共80多位狀元,其中12個狀元出自吉安。特彆是建文到成化的80年裡,來自吉安府的狀元,直接占了
三分之一。建文二年,吉安府士子,包攪狀元、探花和榜眼。朱棣上位,第一-次科舉,吉安士子包攪前七名。[11]
吉安府的吉水縣,十裡之內,五個狀元。
大同新朝還沒建立,吉安府便最先搞義務教育。得益於優秀的科舉傳統,這裡的山中窮苦百姓,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讀書
小學輟學率是全國最低的,隨便問一個街邊的年輕人,都多半拿到了小學畢業證。
5
可中學的公費生名額有限,能公費讀中學,都是萬軍從中殺出條血路的學霸。中學自費生更是多不勝數,甚至有碼頭苦力
,吃糠咽菜供孩子自費讀中學。仁4]
而大學公費生名額也有限,自費生的學費又高得嚇人。
於是,吉安府每年都會湧現數量龐大的中學畢業生,能夠考取吏員的畢竟在少數,剩下的就隻能自己去找工作。
聽說晉王在印度開國,讀書人去了就做官,吉安府的士子群體迅速轟動。仁6]
若非印度實在太遠,恐怕報名出海的就不止200人。即便目的地改在南洋,報名者恐怕都要上千,遙遠海路嚇退了絕大多數
的心動者。
這些高級知識分子過去,趙匡標就暫時不缺官吏了,-個個全是寶貝啊!
等這兩百吉安讀書人,成功抵達印度並安定下來。他們有的會寫信寄錢回家,有的乾脆把家人也接去,數年之後,示範效
應搞下來,還會有更多讀書人願意出海。
去了就能當官,分到一-年兩熟的水田,還可以妻妾成群、奴仆遍地。這種信息傳播出去,對於無法考上吏員,又不滿足在商社打工的士子來說,簡直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或許再過幾年,隨著大量讀書人的加入,趙匡標就能完全統治坎梅城。到時候以太武城、坎梅城為中心,同時在兩縣地盤
進行殖民,擴張速度必然能夠翻倍。
趙匡標獲得了高質量人口,吉安府緩解了人地矛盾和讀書人就業壓力。雙贏!仁9
說不定某人移民之後,把全家老小都接去。
比如父親是碼頭苦力,母親是家庭主婦打零工補貼家用,家裡的兄弟姊妹一大堆。他們的孩子在晉國做官分田,肯定是要
全家移民的。父母在村社裡享福,做老太爺和老夫人,-堆首陀羅、賤民奴仆伺候著。兄弟或許文化水平不高,但管理佃戶綽
綽有餘,就不用讓士兵去管理村社了,選一個有威望的漢人村長就成。
幾十年之後,這種吉安府的底層家庭,就能在印度成為地方大族。
真正苦惱的隻有李銓,這家夥的美洲移民計劃,--直都很難搞起來。以前老百姓都移民南洋,現在還多了個印度選擇,不
是吃飽了撐的,誰願意跑到美洲開拓?
{13]
李銓隻能靠高額利潤,吸引更多海商去美洲做生意。靠高昂的工資,吸引百姓給他做船員。至於移民,那得仰仗朝廷,施
舍幾個重刑犯流放過去。
如今的大同中國,已經迎來真正的人口爆發期。
許多新朝出生的兒童,孩子都能打醬油了。社會安定,豐衣足食,使勁兒下患,適齡學童擠爆學校。仁3]
三年義務教育,早就搞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