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微笑道:“哪有,此事先放一放,待慕青回來再行商議。發髻弄好了麼?去我房裡將那話本拿來,我去給謝姑娘送話本去。這幾日閒來無事,給她寫了新話本,否則她怕是要急瘋了吧。”
綠舞嗔道:“公子該休養才是,還要為這些事情勞神費心,鶯鶯小姐也真是的,也不知體諒公子。”
林覺笑道:“她可沒說,我自己主動做的。我身子已無大礙,再過數日,我便要去書院了。書院馬上就要休夏了,我這讀書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薛先生怕是要氣死了。好歹在休假前去幾日,也算是有始有終吧。”
……
相較於民間的平靜如昔,大周朝廷上下最近卻掀起了一股熱浪。杭州寧海軍一一軍之力大破浙東海匪的奏折早已送達朝廷。梁王郭冰、杭州知府嚴正肅、寧海軍正副指揮使聯名遞上的奏折之中詳細的介紹了此次剿匪的經過,並且解釋了事前沒有來得及向朝廷解釋的緣由。
幾人聯名的奏折上說,因為海匪最近極為猖獗,杭州商賈聯名請願。恰逢一名叫做林覺的學子獻上一計,利用颶風之前的時間差對海匪進行圍剿。眾人商議之後認為計劃可行,又因為颶風來臨在即,又怕走漏計劃,故而沒能及時的上報。若朝廷怪罪,幾人願意共擔此責。
這個解釋雖然牽強,但從結果來看,寧海軍一軍之力殲滅了海匪兩萬餘,這簡直是一場驚天大勝。在這種輝煌的勝利之下,所有的不當行為都可以忽略不計了。上下談論的是這出奇謀妙計的奇詭之處,更敬佩的是梁王府和杭州知府以及寧海軍的眼光和勇猛。這個計劃聽著是那麼的不靠譜,然而他們就是敢乾,而且乾成了。
浙東海匪本就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多年來朝廷不知為此計議過多少次,隻是鑒於之前圍剿的失敗經曆,所計議的事大多不了了之。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匪坐大之後,朝廷更是有心無力了。而現在,海匪被殲滅大半,可以說這個毒瘤基本為挖了個乾淨,朝廷上下如何能不喜?既不用調兵遣將耗費大量的錢糧去剿匪,又能保證兩浙路這個糧倉和錢倉的安全,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好消息。
大周皇帝郭衝登基這三年來,國中可讓他開心的事情並不多,反倒是和遼人交惡,邊境吃緊,朝廷財政緊張等等事情讓他甚是煩惱。但這個消息,應該是他登基以來聽到的唯一一個關於朝廷安穩的好消息了。
當然了,朝廷上下可不是鐵板一塊,有人歡喜,便有人不開心。政事堂中,最不開心的便是宰相呂中天了。他當然也為剿滅海匪而開心,但是剿匪的功勞有梁王郭冰一份,而且據說是梁王立主出兵,甚至用自己的財物為此次出征的兵馬支付錢糧和戰後的撫恤,以至於得到朝廷上下的一片讚譽,這便是呂中天不開心的原因了。
誰都可以得到這個功勞,但郭冰不能得。眼看著自己的努力便要有結果了,聖上已經對梁王府打算有所動作的時候來了這麼一出,這郭冰又可以在杭州賴著不回來了。況且此次剿匪並沒有全部剿滅海匪,海匪殘部還有數千人留存無法剿滅,那麼郭冰留在杭州便更是順理成章了。
對呂中天而言,這件事其實影響頗大。在立太子之前,他必須要有所作為。像梁冰這樣的,擺明不會支持自己的外甥二皇子淮王郭旭的人,宜儘早鏟除。否則將來便是一股強大的反對二皇子立太子的力量。若說之前自己和郭冰是出於私人恩怨的話,那麼現在,這種私人恩怨已經演變為政治上的敵人。呂中天很清楚,既然立場已經判定,那麼在將來的立太子的事情上自己隻能成功不能失敗。一旦大皇子晉王郭冕得了太子之位,那便是自己的末日到了。
正因為如此,雖然表麵上大唱讚歌,大加讚許杭州的勝利,但實際上呂中天心裡卻很不開心。不僅是郭冰,參與此次剿匪的一些人也都被惦記上了。當然,還有那個獻出了計策的林覺。呂中天立刻下令查一查這個林覺的底細,看看他和王府之間有什麼的關係。若是王府的人,那便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和呂中天的不開心相比,樞密使楊俊的感受卻很奇特,應該是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寧海軍大破海匪,作為樞密使他臉上也有光。但是,他們居然事前都不稟報一聲,完全將他這個樞密使當做擺設,這卻又讓人難以接受。楊俊雖然不會在這時候傻到要追究他們私自用兵的責任,但這個疙瘩卻在心裡堵上了。楊俊的邏輯是,若人人如此,他這個樞密使也不用乾了,大家各行其是便是。勝是勝了,但做事情的程序不對。
不過在滿朝上下讚頌一片的時候,無論是呂中天還是楊俊都不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來。要算賬也要等到以後,總有一天,有些事要被一一的翻出來算清楚。此刻,聖上正喜悅之時,便不要去煞風景了。
朝廷當中,最開心的便是三司副使林伯年了。當他聽到梁王他們在奏折所提的這個林覺的名字時,他自然知道這個人便是他林家三房的那個庶子。他驚訝又驚喜。自己來到京城已經十幾年了,當中隻回去過兩三次,回去時也沒有特意去瞧瞧三房的這個叫林覺的庶子。記得當年自己最後一次見到這個林覺時,那還是個身子單薄表情木訥懦弱的十多歲的少年。林伯年甚至根本沒多看他一眼,他認為這個庶子沒多大的出息,也根本沒在意他。
可是現在,林覺居然謀劃了這麼一場精彩的計劃,為朝廷帶來了這麼一場巨大的勝利,甚至連聖上都召見自己,問及這個林覺是不是他林家的人。這給林伯年帶來了巨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