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零章 東京汴梁(2 / 2)

大周王侯 大蘋果 4059 字 9個月前

林覺主仆下了西山官道,一路向汴梁城行去。終於能一睹這座繁華如夢的京都的風采,林覺的心情很是激動。上一世他也曾來過,但那一次和此次前來的心情迥異。那一次他來京城參加考試,更多的是考慮春闈大考之事,而無暇去顧忌其他。記憶中的京城的模樣也很是模糊,隻是記得很多的人群,很多的車馬而已。那隻是一個匆匆的過客罷了。但此次,林覺卻帶著品味欣賞和敬畏之心而來,自然是另一番感受。

隨著熙攘的人群,林覺主仆沿著汴水河岸邊的官道緩緩向著那座巍峨的城池而去。官道南側,一條大河蜿蜒而行直通城中。河岸上,抽出新芽的嫩柳淡淡如煙,正是新春之象。河麵之上,滿載貨物的船隻來往穿梭不息,繁忙無比。林覺不禁驚歎,這還沒進入城中,便已經是這般繁忙景象。到了城裡,還不知道是怎樣的情形。

從距城十裡之外便有了一條長亭通向城門,每隔裡許,長亭中便可見峨冠錦衣之人對酒當歌,絲竹樂音悠揚婉轉。林覺心想,那便是長亭送彆的文人才子們再次送彆好友離京吧。

不久後,眾人抵達了汴梁城西南的西水門。那條大河穿越城門進入城中,城門一半建在水上,一半橫跨汴河,倒和杭州北關門的光景有些相像。當林覺主仆從外城城門洞的關卡進入城門的那一刻,便覺得一股熱烈的聲浪和氣味撲鼻而來。隻走了一小會,頓時覺得眼睛不夠用,耳朵不夠聽,鼻子不夠聞。四麵八方的人車船馬、熙攘叫鬨,紅袍綠襖,各色聲響和畫麵一股腦兒的撲向自己,讓這主仆三人呆若木雞般的站在城門內汴河岸邊的大街之上。

但見那汴河兩岸人流如織,繁華程度超出了林覺的想象,臨河店鋪鱗次櫛比,汴水河上大大小小的船隻不計其數,河上過不裡許便建有石拱大橋一座,兩岸來往暢通無阻。

目力所及之處,撐船的、騎馬的、趕車的、走路閒逛的、挑擔的、扛包的、負重的、買賣東西的、橫著膀子的官差、萎縮在牆根下的乞丐、打馬而過一路嗬斥的士卒、吆喝叫賣的小販、打囉耍猴子玩把戲的江湖藝人,茶館裡口沫橫飛的茶客們……整個一個市井全圖。

耳朵裡聽聞之處,叫賣吆喝聲,絲竹聲,唱曲聲,雞鳴狗吠聲,茶館裡開水的滋滋聲,麵館中老湯的咕咚聲,喊人的,罵人的,笑的,哭的……各種各樣的聲響宛如一股洪流一股腦兒撲向眾人,宛如一曲嘈雜的交響樂一般。

鼻子裡聞到的氣味,香的是街旁的美點、臭的是經過身旁拉大糞的木車、除此之外,酸的、腥的、五香的、腥辣的什麼味兒都有,……像是打翻了五味館,油鹽醬醋壇壇罐罐打翻了一般。

頭頂上看去,街道旁的店鋪豎起的布幔招展,彩旗飄飄,紅燈籠,綠旗子,白幔子,黑牌匾,黃欄杆,滿目彩色,眼睛都看不過來了。

林覺看過《清明上河圖》,在地球上的時候,他曾經在一個博物館中看到了一個用現代的技術再現了的,能讓清明上河圖上的所有任務車馬船隻都動起來的動畫圖卷。當時林覺便覺得不可思議。還自信的認為那是經過藝術化的加工和誇張,並非寫。但現在眼前的景象跟那圖上相對比起來,林覺已才明白,那副畫上的那個大宋朝的都城汴梁的場景跟身在的這個大周朝的都城汴梁的場景相比遠遠不如。那副畫上畫的還是清明時節的情景,而眼下既非節氣又非節日,隻是普通一日而已,眼前的街市的繁華熱鬨已經超過了那副畫作。這要是到了節日裡,那將是怎樣的一副繁華鼎盛的場景。

主仆三人花了好半天才恢複了過來。按理說三人都是從杭州城來的,也是個大地方來的人。杭州城的人口也逾百萬之巨,似乎怎麼也不至於被這裡驚詫到如此地步。但他們還是像鄉下人進城一般的驚愕不已。

都城便是都城,天子腳下的城市終歸與眾不同。那種人群的氣質便有一種讓人心慌的壓迫感。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杭州城的繁華便如書香門第的深宅大院一般安靜從容,而京城的繁華便如豪門大戶一般闊綽霸道,相較而言,後者帶給人更加直接的壓迫之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