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烘托人物的表現手法正是江南大劇院獨創。後世的種種電影電視劇的表現手段,林覺都無所不用其極。再加上順手撚來的用塤簫合奏的改編自後世著名小提琴曲《梁祝》的旋律此時響起。台上人物的表演,場景,配樂在此時形成一種聽覺,視覺,感受三方麵的巨大衝擊,將整個劇目的悲戚氣氛推上了最高峰。
即便是已經看過一遍的小郡主,此時此刻也已經哭得稀裡嘩啦。劇場之中,百姓們更是淚如雨下。在某處包廂之中,綠舞已經眼泡子都腫起來了。
林覺對此很是滿意,這正是自己要的效果。一出劇目能讓觀眾又哭又笑,那便已經是成功了。這場劇目演到此處,已經完全成功了。接下裡的劇情將帶給他們劇烈的視覺震撼和心理撫慰,這出劇目也就可以有個驚豔的結束。
舞台上的顏色恢複正常,人物動作也恢複正常。劇情繼續,祝英台在臨上轎前,提出了要繞道而行的條件。祝父不允,馬文才也不答應,祝英台拒不上轎,無奈之下,馬文才才同意。
送親隊伍終於出發,布景變幻,光影流傳。一路上黃葉紛飛,青山蕭索,景色凋零。隊伍行至山邊,舞台旋轉,一座新墳立於道旁。銀心稟報祝英台,告訴她那便是梁山伯的墳墓,於是祝英台叫停轎子,欲去祭拜。馬文才怒極不允,祝英台從喜服下取出剪刀相逼,馬文才怒罵不止,不敢阻攔。隻得親自帶人跟隨其前往。
祝英台來至墳前,早已神魂悲戚,不能自禁。抱住墓碑,哭泣而歌。
“見墳台心如絞淚濕縞襟,才幾日竟與兄界隔陰陽死彆生分!
思往事渺茫茫不堪煙夢,多少悔無邊恨苦澀酸辛。原指望芸窗
誼轉做蓮並,卻叫兄對關雎好逑空吟;原指望諧琴瑟畫眉開鏡,誰料我賦柏舟獨立河濱。大不該扮男裝求學任性;大不該意相投偏遇知音;大不該解珠佩漢皋親近;更不該托名九妹暗許終身,到如今害得梁兄一片癡情,儘付與荒阡野陌,淒淒冷冷一孤墳!
祝英台懷痛疚恨深沉,紅淚斷珠獨吊影,隻落得空懷幽怨度朝昏。
悲切切抬淚眼把天來問,為什麼不成全相愛朱陳?我與兄雖不能心遂願稱,拜求你、你、你幫世間多情兒女儘結紅繩。”
這一段唱詞淒清,歌聲哀婉,激蕩心神。觀眾席上,誰不淚下如雨,滿懷淒然,黯然神傷。
“梁兄,我見梁兄墳台哭哀哀,你我之情豈能更改,即便如今你我陰間陽世兩相隔,英台又怎會嫁給那馬文才。梁兄啊,你若有英靈猶在,當許我同生共死不分開。”祝英台立於墳之前大聲唱道。
猛然間整個劇場舞台所有的燈光開始閃爍,在密集的鑼鼓點敲擊之下,舞台上的幻燈布景開始變幻。烏雲湧動,狂風大作,舞台兩側十幾名壯漢在側幕奮力搖動風車,將落葉枯草吹向台上。台上演員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馬兒受驚,花轎翻倒,亂做一團。
下一刻,舞台頂端落下大雨,光影閃動之際,大風大雨之聲充斥全場。雪亮的雨線就仿佛在人們的頭頂,所有人都麵露驚慌之色,以為真正置身於狂風暴雨之中。
霹靂一聲閃電照亮全場,幽暗的舞台上,那座孤墳猛然裂開兩半,中間噴出濃濃的白霧來。正伏在墳台上的祝英台大叫一聲:梁兄!起身衝向墓之中。
被吹飛了帽子,被大雨淋濕全身的狼狽不堪的馬文才大聲叫道:“攔住她。快攔住她。”
兩名奴仆伸手去拉祝英台,卻隻抓下兩片衣角,墳墓緩緩合攏。劇烈的鼓點聲中,全場燈光熄滅,漆黑一片。風雨聲消失,一切歸於寂靜之中。
觀眾們心跳如鼓,汗毛倒豎,一個個大氣也不敢喘一聲,在黑暗中驚恐的看著台上。不知發生了什麼。
鳥鳴之聲緩緩響起,橫笛歡快的吹奏,瑤琴錚錚,奏出清亮舒緩之音。幽暗的舞台上燈光緩緩亮起。下一刻,所有的觀眾都瞪大了眼睛,驚訝的看著眼前的景象。那蕭索的山野,枯黃的樹枝,寥落的大地上,滿目七彩的鮮花正在緩緩的開放。舞台背景上,兩側的幻燈幕上,天上地下,舞台所在的地麵上,無處不開出豔麗的鮮花來。伴隨著悠揚的笛聲,大地回春,變成了一片花海。讓人目不暇給。
所有的觀眾都驚愕的張大嘴巴,他們實在無法想象這是怎麼做到的,此時此刻,他們唯有張口驚歎,根本無法用言語形容這眼前的場景。
百花盛開,春陽照耀。雨過天晴之後的山野中生機盎然。梁山伯的墳已經被鮮花覆蓋,但墓碑上兩支彩蝶停在上麵,忽然飛起,翩然起舞。
幕後歌聲緩緩而起: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千古傳頌生生愛。山伯永戀祝英台,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並肩兩無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彆在樓台,樓台一彆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曆儘磨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
伴隨著舒緩的合唱聲中,一張張畫麵在舞台背景上呈現。同窗共讀、十八相送、樓台相會……身化彩蝶……
突然間,整個劇場所有觀眾的頭頂上空,一束束光柱之中,一對對彩蝶在光影中翩然飛舞,漫天彩蝶成雙成對,相互追逐嬉戲,美輪美奐。
台上大幕落下,全場燈光亮起,彩蝶消失,鮮花不見。滿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