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一,備受關注的梁王郭冰溺殺杭州知府康子震一案終於在沸沸揚揚之中有了最終的定案。在此之前,被定性為康子震行為失當,郭冰失守誤殺康子震的消息早已為朝廷上下所知曉。這其實引發了朝中極大的震動。
很多人認為,定性為誤殺這是對世人的蒙蔽,是對朝廷上下智商的侮辱。這件案子絕對不可能是誤殺。因此,要求複核此案的呼聲也水漲船高。但其實,這種呼聲並非來自於變法派的嚴正肅和方敦孺等人,而是另有一股力量在推波助瀾。
實際上,在林家眾人勇闖禦史台衙門的第二天上午,郭衝便召見了方敦孺和嚴正肅。據宮中傳來的消息是,皇上和兩位重臣在禦書房長談一個多時辰,最終方敦孺和嚴正肅退出的時候臉上均有釋然之色。這之後,便對此案再無任何明示,整個條例司衙門和變法派重要人物也三緘其口,再不對此案發表任何的說辭了。
很明顯,有人不想此案如此了結,所以不斷的發酵話題,並且上奏朝廷,提出質疑。然而,郭衝對於此案表現出了堅決的態度,他在初九日的早朝上當眾將一疊奏折展示給群臣看。那些奏折全都是密封著的,根本沒有拆封。也就是說,郭衝壓根也沒有去看那些關於此案上奏的折子。但看到關於此案的奏折,郭衝都丟到一旁根本無視。
群臣心中雖然不滿,但也無可奈何。聖上的權威無人可撼動。聖上的決定無人可改變。就算那些奏折中聲情並茂聲嘶力竭的說明了此案對於朝廷法紀的破壞之大,對於上下官員心理影響之惡劣,要求必須查出真相的要求。郭衝全部無視。
那些上折子的官員倒也不敢跳出來在朝堂上公然上奏。原本他們的意圖便是要以此案挑起皇族和變法派的矛盾,在扳倒梁王的同時造成兩方的對立和仇恨。現在嚴正肅和方敦孺壓根就沒有反對,他們若是公然跳出來說話,豈非反而暴露了本身的目的。
當然,郭衝也表示,即便是誤殺,此次也對梁王郭冰的行為嚴加懲罰絕不姑息。但在這種情形下,眾人對於即將到來的對郭冰的懲罰並不抱期待。很多人認為,誤殺之罪不會有什麼太重的懲罰,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親王還是親王,畢竟是和皇上是同胞兄弟,包庇縱容都不足為奇。殺了朝廷命官都能被定為誤殺,還能會有怎樣的重罰?但也有人認為,能讓嚴正肅和方敦孺閉嘴,認吃這啞巴虧的情形下,皇上必是承諾了嚴正肅和方敦孺什麼。給予了足夠的安撫。
十一日上午早朝上,謎底終於揭開。郭衝宣布了針對梁王一案的最終查勘結果和處罰的旨意。就梁王溺殺康子震一案的最終裁定定性為衝動之下的誤殺。對郭冰行為失當,對朝廷命官擅自動用私刑,導致誤殺官員的行為,郭衝給出了三大懲罰。
其一,奪梁王親王之爵,降為郡王爵位。這個處罰既讓人意外,卻又在情理之中。親王乃第一等爵位,皇室近親方可授予。郡王則次一等,也非皇族專享。臣子功勳卓著者也可分封為郡王。奪梁王親王之爵,這其中的意味耐人尋味。除了本身的爵位降低之外,更頗有些親變疏的感覺在其中。
其二,罷郭冰剿匪大都督之職,坐鎮杭州之權。責令郭冰搬往京城居住,不得於京外居留。
這一條處罰一出來,很多人頓時有茅塞頓開之感。對於了解內情的人而言,郭冰這一次雖然逃過了更為嚴厲的懲罰,但和奪爵相比,這個處罰才更為致命。
先皇在世時,為了保護梁王郭冰,任命他未剿匪大都督去杭州剿匪,準許他在杭州開府坐鎮。這是極大的恩典。這麼多年,郭冰能夠安然無恙,便是因為有這道護身符。這也是郭衝一直耿耿於懷之事。他一直想將郭冰調回京城,想廢止先皇當年的旨意,但一直沒有能下定決心,也沒找到機會。特彆是杭州海匪一直猖獗的情形下,更是不可能找到理由去這麼做。但現在,郭衝終於找到了這個機會,抓住了郭冰的錯處。
郭冰失去了在杭州立足的資格,二十年經營的兩浙路終為泡影。從此後他隻能在京城待著,在郭衝的眼皮底下待著。他有任何不當的舉動,都會被抓個正著。都將無所遁形。這無疑解決了郭衝內心處最為隱秘的擔憂,將郭冰控製在自己手裡,比殺了他,或者流放西夏之地更為妥當,且理由充足,不會為人所詬病。
其三,罰銀一百萬兩,充入國庫。責令補交助役銀並利息三十五萬兩。
這一條看似隻是罰款,而且其實知道梁王家底的人也都明白,這一百三十五萬兩的銀子對梁王府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但其實,罰銀的表象下隱藏著一個目的。那三十五萬兩的助役銀才是重點,之前郭冰可是抗拒不交的,郭衝也一直沒有乾涉。畢竟這是新法推行中的事情,郭衝不可能責令每一個官員和皇族豪門去繳納助役銀子。這是不符合郭衝的想法的。對於新法,郭衝的態度雖然是表態支持,但他不可能不給自己留餘地。他要給自己留下騰挪的空間,絕不可能親自去乾涉新法推行中的具體事情。因為在郭衝心中,新法能否成功還沒有十足的把握。如果新法失敗,他要有後退的空間,要有甩鍋的可能。他可不會將所有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所以,他必須有所克製。
但用懲罰的方式讓郭冰交出助役銀子,便是傳遞給眾人一個信號。郭冰都無法逃避繳納助役銀,甚至還要交利息,其他人也決不能蒙混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