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中,連日來郭旭都忙著安撫百姓,整頓兵馬。雖然攻下了應天府,但整個軍中的士氣卻並不高。郭旭當然知道原因,因為這次攻應天府死傷慘重。五萬大軍雄赳赳而來,本以為勢如破竹,卻不料遭遇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陣亡七千多人,一萬四五千人受傷。作戰部隊的傷亡超過了半數。
倘若不是馬斌拚死奪下南門,騎兵突襲攻入城中,這次攻城還不知道會是怎樣的結果。
所以,這其實算不上是一場勝利,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拿下應天府,而教匪匪首居然還在眼皮底下溜了,這豈能算得上是勝利?關鍵是對方不過是一些烏合之眾的教匪罷了,又非什麼精兵強將,這種結果自然很多人都不能接受。
郭旭自己也情緒不高,雖然拿下了應天府,但這幾日他的臉上並沒有露出笑容來。他知道自己這一次會讓很多人失望了,事實上他自己對自己的表現也是很失望的。他知道此次平教匪對自己意義重大,可一手好牌被自己打成了這般糜爛的局麵,他心裡也是焦躁而且憤怒的。
在城破之後,郭旭很有自知之明的沒有向朝廷報捷。整個上奏的奏折中隻是平淡的敘述了攻下應天府的過程,甚至連海東青的逃遁也沒有隱瞞。郭旭甚至在奏折裡做了檢討,明確表示自己犯了輕敵之過,導致攻城不力,傷亡慘重。他請求朝廷給予自己處罰,他願意罰俸一年,並願意出資替朝廷撫恤部分陣亡官兵的家屬。
郭旭明白,他要保持低調和謙遜,這時候倘若自吹自擂,怕是會招致父皇極大的反感和朝臣們的攻訐。因為自己乾的太不漂亮了。五萬禁軍在自己手裡居然成了一群廢物,這一定已經讓父皇失望而且憤怒了。再要是把這場戰事當成是功勞,怕是會適得其反。
傍晚時分,正在城中巡視的郭旭接到了消息。京城來了旨意,傳旨之人已經到了應天府衙門自己的住處。郭旭忙趕回府衙之中,一進府衙大堂,他便驚訝的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正坐在大堂之上。
“外祖父?您怎麼來了?這麼遠的路……怎能勞動你前來?”郭旭又驚又喜的叫道。
堂上坐著的正是頭發花白,麵色清雋疲憊的呂中天。從京城到應天府迢迢七百多裡的路程,以呂中天年過花甲的身子,舟車勞頓趕來這裡,確實是一種折磨。他也確實很疲憊,不過謹慎卻很好。
“嗬嗬嗬,是老夫主動請纓前來傳旨的。並不是皇上不體恤老臣。淮王攻克應天府這樣的大捷,我來宣旨嘉獎也沒什麼不妥。”呂中天的臉上蕩漾起笑意來,看著郭旭的眼神很是親切。
郭旭臉上發燙,他覺得外祖父說的是反話,低聲歎道:“慚愧的很,郭旭辜負皇上和朝廷的期待了,辜負了外祖父的期待和教誨了。”
呂中天緩緩搖頭,沉聲道:“切不可妄自菲薄。先接旨吧,其他的話咱們回頭再敘。”
郭旭忙整頓衣冠接旨。呂中天站在堂上宣讀了郭衝的聖旨。出乎郭旭意料的是,那真的是嘉獎聖旨。父皇在聖旨之中居然沒有絲毫的責怪,對應天府之戰郭旭率禁軍死戰的精神大加頌揚。說郭旭在死局之中能盤活,能視死如歸絕不放棄,即便遭遇挫折也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讚賞。說應天府被成功奪取,意味著剿滅青教教匪已經過了最艱難的時刻。這是一個轉折點。聖旨勉勵全軍將士和郭旭再接再厲,早日蕩平教匪,完成平叛大事。
聖旨通篇沒有半點的責罰之詞,沒有絲毫的埋怨和失望之情。對於死傷慘重和教匪的逃脫不置一詞,不責一言。這讓郭旭既驚又喜,同時又有些摸不著頭腦。
“接旨吧。還愣著作甚?”呂中天笑著對呆呆跪在下邊的郭旭道。
郭旭忙高呼萬歲,接了聖旨。
“我這老胳膊老腿確實經不起折騰了,這一路前來渾身都像散了架一般。郭旭啊,我也不去館驛住下了,我就住在你這裡吧。不知道你有沒有給老夫住的地方呢。”呂中天錘著腰笑道。
“請外祖去內堂歇息,外孫的屋子一會騰出來便是,今晚便請外祖父將就一晚。孩兒有好多話要跟外祖父說呢。”郭旭忙道。
“好好,你也不用搬出去,晚上在屋子裡打個地鋪,咱們爺孫兩個說說話。你有話對我說,我也有話對你說呢。”呂中天撫須笑道。
郭旭微笑點頭,上前去扶著呂中天胳膊將他攙扶起來,呂中天搭著郭旭的肩頭,兩人朝後堂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