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格局和各種完備的軍事設施,興仁府才在教匪起事之時經受住了考驗。近一個月前,當興仁府的青教徒半夜嘯聚起事,欲控製住興仁府的局麵的時候,他們一度將整個內城全部占據,幾乎控製了全城的百姓居住之處。然而,他們卻根本沒法將外城控製。而外城則正是廣濟軍駐守,教匪們的突然起事並沒有對廣濟軍造成致命的打擊。廣濟軍指揮使吳永波即刻率兵馬展開了彈壓。教匪自己給自己挖了個甕中之鱉的坑,當內城城門被控製之後,內城中作亂的六七千教匪反而無處可逃。吳永波親自率數千兵馬衝進內城,絞殺上千教匪,其餘教匪作鳥獸散,投降的投降消失的消失,很快被彈壓了下去。
雖然之後,外縣的教匪曾集結了數個分壇的人手前來增援,但麵對高牆和密密麻麻的工事,攻城兩日後無果,也隻能退去。
所以,興仁府在京東西路數十州府縣儘墨的情形下,宛如驚濤駭浪中的一葉小舟,居然完好無損的保存了下來。也成為很多百姓的避難之所。在各縣給教匪全部攻克的情形下,興仁府依舊牢牢的掌握在朝廷手中。
當然,這也是因為教匪們並沒有調集主要兵力來攻,畢竟興仁府隻有五千守軍。在此之前也已經傷亡兩三成,真正作戰兵力隻有不到四千人。如果海東青之前能騰出手來,調集護教軍前來。興仁府是絕對守不住的。但假設是沒有意義的,朝廷平叛的動作迅速,海東青根本沒有機會騰出手來調集兵馬抹平這顆刺,他的主力兵馬必須守住應天府。而興仁府的位置在當初也沒那麼重要,西去的通道也不止一條。海東青想的是,如果孟祥拿下了陽武縣,自己率軍西去的時候即便必須從興仁府經過,那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拿下它。故而興仁府的位置並沒有得到他們的重視,他們隻視其為一個尖刺而已,雖然杵在那裡看著不舒服,刺的人生疼,但卻並不致命。
然而,到了此時此刻,興仁府儼然成了逃生道路上的唯一的絆腳石,拿下興仁府便成了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必須確保萬無一失了。
興仁府知府劉夢圓和廣濟軍指揮使吳永波早就對成武縣城中集結的教匪的行動密切注視著。他們其實有些頭大。不久前,興仁府還是一片平靜,可轉瞬間,這裡突然成了一處焦點。
兩天前京北平叛大軍渡河抵達了城西四十裡的宛亭駐紮,東邊成武縣又是教匪雲集。南邊,淮王大軍又正一路橫掃而至。似乎三路大軍就要在這小小的興仁府交彙。原本就孤單支撐的興仁府,此刻卻似乎又成為了浪濤中的一葉扁舟,讓人膽戰心驚。
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對於興仁府而言,一場暴風驟雨即將來臨。
兩天前,郭冕郭昆林覺等人率九千兵馬渡過了廣濟河抵達了宛亭縣。大軍在宛亭縣駐紮了下來,並沒有直接開赴距此僅有四十裡的興仁府。並非是郭昆和林覺不想那麼做,而是他們不能那麼做。
平叛大軍開拔之時,給予兩位皇子下達的聖旨便說的很明確,兩路大軍一往北負責京北五縣的平叛之事,另一路則全權負責京東西路的平叛大事。原則上朝廷平叛兵馬當相互協作共同平叛,相互呼應增援才是。但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郭旭便曾明確的提出,京東西路的平叛行動隻能由他自己解決,絕不許他人插手。起初這自然是怕被搶了功勞,也是因為郭旭所率的兵馬足夠平息京東西路的教匪叛亂。他也根本不需要外人插手。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朝廷也默許了這一點。這也是郭衝明顯的偏心,寧願犧牲平叛的進度,也要偏袒一些在郭旭身上,希望郭旭能將平叛的主要功勞攥在手裡。
然而隨著戰事的發展,郭旭大軍的受挫讓人失望,而北路大軍卻勢如破竹,輕鬆的將五縣收複。按照常理,朝廷應該下令郭冕和郭昆率軍往東進入京東西路,和郭旭的兵馬形成合圍,協助郭旭完成平叛之事才是。可是朝廷下達的聖旨卻是,讓郭冕和郭昆堅守五縣,肅清教匪餘孽而已,並沒有讓他們開赴京東西路。
這正是呂中天從中搗的鬼,原本就連楊俊也認為讓郭冕大軍東進合圍是加快平叛進程的最佳之策,可呂中天向郭衝說了一番話,讓郭衝打消了這個念頭。,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