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溫柔的文樂、書友17086729、moshaog、zp曖昧幸福等兄弟的打賞。謝眾兄弟的票。那個……我真不是要打賞的,你們知道我從來不會主動這麼乾。我隻是覺得,書寫的好也罷,壞也罷,總得有個小小的互動。起碼你們讓我知道你們的想法。投投免費的票也是一種支持。當這些都沒有的時候,我就懷疑自己了。所以就有了些小情緒。再次感謝,打賞我還是喜歡的,我傻嗎我。)
按照林覺的安排,對於被俘的教匪做了甄彆關押。林覺命人在教匪之中做了一次指證活動,將那些在教匪中威脅謾罵的死硬分子單獨給抓了出來。林覺知道,光靠著一味的勸說那是沒有效果的,當天傍晚,當著眾教匪的麵,郭昆和林覺親自監斬,當眾將七十多名跳的歡的死硬分子斬首示眾。人頭滾滾之時,對於教匪們而言更是一次震撼,同時也對其中一部分死硬分子產生極大的震懾作用。殺人之後,原本很多教匪威脅他人不準懺悔認錯的情形消失的無影無蹤。
……
就在興仁府中林覺郭昆等人忙於整頓戰後事務之時,興仁府東九十裡外的成武縣縣域之中,一隻數目龐大的兵馬正朝興仁府疾行而來。
這隻兵馬正是淮王郭旭的大軍,包括了三萬步兵,八千騎兵以及大批的輜重攻城部隊和後勤保障兵馬。
郭旭是在昨日午後接到了教匪進攻興仁府的消息的,當時他的兵馬還在單縣境內按兵不動。教匪進攻興仁府的消息本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隨著這個消息而來的另外一個消息卻讓他甚為驚訝。那是關於晉王大軍入駐興仁府參與守城的消息,跟興仁府攻守戰開啟的消息一起送達了郭旭軍中。
在郭旭的計劃裡,興仁府是要被放棄的一座城池。以興仁府中僅三千多人的廣濟軍兵馬,想要抵擋住教匪最後的突圍反撲是絕對不可能的。雖然郭旭在給劉夢圓的信中信誓旦旦的說他會趕去支援,給劉夢圓鼓勁打氣,但郭旭卻絕對不會去救援的。他的借刀殺人之計就是要讓教匪突破興仁府往西逃竄,屆時位於京北的晉王郭冕的八九千兵馬便不得不和孤注一擲的教匪正麵交戰。教匪雖然戰力薄弱,但在窮途末路之時絕對不是好惹的,狗急了還跳牆呢,更何況是四五萬教匪。所以,晉王的那八九千兵馬恐怕難以擋住教匪的進攻,而這正是郭旭想要的結果。
對於郭旭來說,教匪破興仁府之後和晉王大軍遭遇之後有兩種結果。絕不是勝敗的問題,因為晉王的兵馬必敗;而是晉王的兵馬敗到何種程度的問題。一種是晉王大軍不得不和教匪正麵交鋒,然後大敗,晉王被教匪們俘虜或者殺死。這是最理想的結果,也是郭旭最期待的結果。不過郭旭心裡也明白,這種情形的可能性不太大。就算大敗而歸,郭冕恐怕還是會被人保護著逃脫的,以郭冕膽小如鼠的性格,戰鬥打響時他恐怕便已經遠離戰場隨時準備逃走了。
第二種可能便是,晉王知道教匪不可敵,會選擇避其鋒芒退讓,將京北五縣拱手送給教匪。選擇陽武縣那種地形堅守或者請求朝廷派援軍前來增援,再與之決戰。
相比較而言,倒是第二種的可能性更大,因為無論是郭冕還是郭昆以及他們手下的將領,都不是傻瓜。他們應該知道他們攔不住教匪,所以一定會選擇避其鋒芒,不會和紅了眼的教匪死磕。但即便他們可以全身而退,京北五縣卻不免得而複失,朝廷是絕對不會答應的。隻要他們敢那麼做,那麼外公呂中天便會在朝中發力,教郭冕等人吃不了兜著走。況且朝廷已經下旨命他們嚴守京北五縣,他們若是不戰而走,不但是怯戰畏敵之舉,還是抗旨不遵之罪。
總而言之,不管是哪種結果,他們都承受不起。之前晉王春風得意,於陽武大敗教匪的功績也將不複存在。而這就是自己扭轉局麵的機會。他們若和教匪死磕,自己樂於看到他們慘敗,再揮軍坐收漁翁之利。他們若是要逃,自己同樣可以揮軍進擊擊敗教匪,這樣不但和他們的行為形成鮮明的對比,朝廷裡也會發起對他們的問責。
這個計劃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說,都是扭轉自己不利局麵的妙計。就連外公也對此深表讚同,積極的在京城給予配合。可見這個計劃是絕對可行的。但是,郭旭萬萬沒想到的是,晉王大軍居然挺進了京東西路境內,居然開進了興仁府。有了興仁府的堅城作為憑借,晉王兵馬加上廣濟軍數千廂兵是絕對可以守住城池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一旦教匪在興仁府受挫,那麼後續的一切都化為烏有,整個計劃也就完全失敗了。
郭旭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氣的七竅生煙暴跳如雷,他先是認為自己被劉夢圓耍了一道。劉夢圓信誓旦旦的說絕對不會向晉王大軍求援,說他隻信自己,隻效忠自己,他絕不會讓晉王前來搶奪功勞。可晉王的兵馬還是進了城。沒有劉夢圓的邀約,他們是怎麼進的城?
不過,冷靜下來之後,郭旭意識到事情不會那麼簡單。劉夢圓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跟自己搞陽奉陰違這一套。他若是決意想晉王求援,也犯不著寫信來向自己表忠心。這麼做等同於故意耍弄自己,他是個聰明人,不會這麼乾。那麼最大的可能便是晉王等人意識到興仁府的重要性,他們提前做出了預判,所以強行兵法興仁府強行占據有利地勢防守,以避免興仁府被破之後的窘迫情形。
如果他們真的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或許也能猜到自己按兵不動的意圖,猜想到自己借刀殺人的計劃。
外祖父寫信告知自己,朝廷已經下旨嚴令晉王兵馬駐守五縣,他們這次進軍興仁府或許是自作主張的抗旨之舉。而最為嚴重的問題是,整個計劃將隨著他們入駐興仁府而失敗,教匪將無功而返,然則這最後一戰的功勞也要落入晉王手中,自己豈非是為他人做嫁衣裳,賠了夫人又折兵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