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朝中本無事,庸人不必擾之。朝廷裡吵了兩年多的時間,亂了兩年多的時間,現在安靜下來或許是好的兆頭。就連郭衝也一度認為,立太子之事是找到了問題的症結所在,一下子掐斷了紛亂的根源,所以大夥兒現在都偃旗息鼓了。但是很明顯,這種安靜並不是什麼好兆頭。似乎有人在消極怠工,一切的安靜都似乎在醞釀著什麼。
郭衝也分彆召見了呂中天和楊俊談了話,著重的解釋了自己立郭冕為太子的立場和想法。呂中天表示,在立太子之事上他絕對擁護皇上的選擇,請皇上不必多慮,而且還將郭旭大大的貶損了一番,說自己老邁昏聵,看錯了人。說郭旭其實並不是太子的最佳人選,他早就想將這些話稟報皇上了,但又怕失了臣子的本分雲雲。呂中天的話讓郭衝放下了心,畢竟老臣還是老臣,還是能有所擔當的,他既然這麼想,那麼事情便不大。
倒是楊俊,在郭衝召見時表達了一些不滿。不過大意也是,兩位皇子誰當太子其實都可以,但皇上應該跟大臣們商量商量,而不是突然的宣布。讓人感覺皇上對臣下有防範之心,讓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郭衝做了一番撫慰,他知道楊俊心裡在想什麼,他召來郭冕,親自當著楊俊的麵告訴郭冕說:楊樞密乃股肱之臣,將來他即位之後,也必須倚重楊樞密,楊樞密也會全力輔佐他雲雲。這些都是為了彌合寬慰楊俊的心,同時自然也是調和郭冕和楊俊這些重臣之間的矛盾。郭衝心裡還是很清楚的,倘若這些疙瘩不解開,將來還是會有麻煩。其實郭衝一直不明白的是,楊俊本不該參與到這太子之位的人選站隊之中,他選邊站其實是最為不智的作法。隻是這句話終究還是沒問出口。
談話之後,情形好了一些,但朝會上也還是以安靜沉寂的氣氛為主。呂中天和楊俊也甚少奏議事務。總之,朝廷之中呈現出一隻頗為詭異的氛圍來。
相較於呂中天楊俊等人的低調和沉寂,郭冕最近可是風光無限。被立為太子之後不久,郭衝便讓他監國管事,朝上有些事情也特意讓他做決斷。隻要不是太離譜,郭衝便都會準他的話。郭衝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既然立了郭冕為太子,則必須讓他學會合理的處置政務,並且豎立他的權威。他必須為郭冕將來登基做好準備,要逐漸的讓郭冕進入角色。
郭冕在朝堂上雖然出了幾次笑話,但是有了父皇的力挺,這些都不是事。除了朝堂之上,私底下,郭衝也悉心的教導。沒事便叫郭冕跟在身旁侍奉,隨時提點他,希望他早日成熟起來。郭冕雖然放蕩不羈,但他也明白,此刻是關鍵之時,在郭衝麵前一定要保持得謙遜好學,沉穩練達。郭冕本就聰明過人,所以他的表現大致讓郭衝滿意,認為他即便不是最好的人選,那也不是個最差的選擇。
但離了郭衝的眼前,郭冕的表現可就讓人大跌眼鏡了。自從太子的身份確立之後,他的太子府裡幾乎每天都是人滿為患,客來客往。他本就喜好熱鬨風雅,一些人投其所好,以讓他開心為己任,混跡在一處。天天宴飲詩酒,通宵達旦。郭衝多少知道一些,但卻也隻能歎息。當麵是訓斥一番,讓他收斂。但這畢竟不是原則上的大問題,郭冕也一向都是如此,郭衝其實已經對此有了免疫力了,倒也沒有特彆的斥責。太子的麵子還是要給一些的,郭衝深知其中的道理,未來大周之主,倘若打擊過甚,將來不免畏畏縮縮,難當大任。
郭冕耿耿於懷的是,從自己成為太子之後,林覺竟然一次也沒去他府上道賀。也拒絕了他多次的邀請。這讓郭冕心裡有些窩火起來。某一日,郭冕終於忍不住了,在早朝後攔下林覺詢問緣由。林覺隻告訴他,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辦,實在沒空。再三詢問之下,林覺才說,倘若自己跟他過從甚密,對自己對他都沒有好處。林覺還告誡郭冕,他的肩頭膽子很重,得意莫忘形,未來大周的重擔要他去挑,他必須努力的上進,多讀書,多跟有識之士交談,思索國家的命運,而非耽於詩酒享樂,這是浪費自己的精力和聲望,於國家和他自己沒有任何好處。越是現在春風得意,越是要想想如何居安思危,如何完成職責。
正在興奮勁頭上的郭冕哪裡聽得進去這些話,若不是林覺幫了他許多,當時便沒好話了。不過,林覺的身份擺在那裡,不論其為自己當上太子的幕後功臣,那也是大周的三司使,郭冕倒也明白不能造次。於是嘴上敷衍了一番,表示林覺說的很對,但從此之後便再也沒有邀
請過林覺一次了。
林覺很是無奈,但選擇了郭冕,便注定是這個結果。但願他隻是喝喝酒玩玩樂樂而已,這些其實也無大害。可彆登基之後亂出主意便好。倘若將來郭冕在朝政上荒唐,那自己是一定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自己必須要為自己推崇的人負責,不能讓他搞亂大周,搞亂國家。
時光匆匆,一晃月餘過去。時已六月,京城已經開始變得酷熱難當起來。
六月初二傍晚,沉寂許久的郭旭進宮見駕,這是這數月以來郭旭第一次得到郭衝的準許麵聖,但這怕也是他最後一次見郭衝了。半個月以前,郭旭上了一道奏折,向郭衝請求前往西夏。郭衝的理由是,他身為大周皇族一員,不願每日醉生夢死,渾渾噩噩,希望能為朝廷做一些事情。他去西夏不是想領軍建功立業,而是想在大周西北守軍帳下當個養馬的官員,他想實實在在的為大周做些事情,為大周豢養良馬,供應大周軍中之用。為大周儘一份心力。
郭衝接到這份奏折之後其實思考了許久也沒有回複。一直以來,對於如何安置郭旭,郭衝心裡其實挺矛盾的。郭衝心裡清楚的很,自己立了郭冕為太子之後,郭旭的位置已經很尷尬了。雖然此子讓自己即位憤怒和失望,但他畢竟是自己的兒子,畢竟是皇族一員,郭衝不希望將來會出現兄弟相殘的局麵。郭冕即位之後,這種事大概率會出現,即便郭冕不殺郭旭,郭旭怕也將被圈禁終身。
雖然按照大周的規矩,親王是不得離京的,這也是為了國家的穩定和安全著想。但郭衝接到郭旭的奏折之後,還是陷入了猶豫之中。他可以將這道奏折否決,因為這不合規矩。但是出於種種的考慮,他還是沒有這麼做。
此刻的郭衝才明白了當初自己的父皇為何要讓自己的弟弟梁王郭冰坐鎮杭州剿匪的用意。父皇的心思應該也是為了避免自己登基之後對郭冰下手,所以選擇了這麼一個折中的辦法,讓梁王遠離京城,寧願破壞既定的規製,也不讓他們兄弟相殘。可憐天下父母心,即便是貴為天子,卻也難免要受此困擾。現在同樣的問題擺在了自己的麵前,自己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郭衝今日召見郭旭,目的之一是見見郭旭,畢竟是自己的兒子,而且是自己曾經賞識的那一個。多日拒絕他的覲見,冷落他,懲罰他,此刻也該見一見他了。其二便是,郭衝想跟他好好的談一談,好好的聊一聊。因為郭衝已經決定答應他的請求,讓他去西夏養馬。這一走,怕將此生再難相見,有些話也該跟他說說。
黃昏的大內皇宮,一片金光燦爛,耀眼灼熱。太陽曬了一天之後,屋頂上金黃色的琉璃瓦看上去像是被烤的通紅一般,一陣陣的熱力散發彌漫在皇宮之中,像是個大蒸籠一般。
延和殿中是一番景象,外邊熱的像火,延和殿內卻涼風習習,甚至有一絲寒意。這當然不是什麼反常的異像,而是因為延和殿的各個角落裡都擺放了巨大的消暑的冰塊。每年冬天,從黃河裡取出的巨大冰塊被儲存在皇宮的地窖裡,其主要功效便是為了各大殿宇的消暑之用。汴梁的夏天有多麼難熬,隻有住在這裡的人知道。而皇宮之中殿宇高大,擋住了涼風,故而顯得更為炎熱。所以消暑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延和殿作為皇上的寢殿,冰塊的用量自然是毫不吝嗇。不像後宮嬪妃們的住處,運去幾塊冰塊都是一種極大的恩賜了。
其實倒不是郭衝奢侈,郭衝年輕的時候可不在乎天氣涼熱,隻是現在他老了,他那肺部的病又受不得過熱的天氣,所以今年早早的便開始了消暑措施。
郭旭孤身一人走在通向後殿的長廊上,渾身的熱汗在殿內涼爽的空氣中慢慢的乾透。殿內角落裡,殿前司侍衛們遠遠的侍立著。幾名內侍和宮女匆匆走過,沒有人正眼看他這個王爺一眼,仿佛他不存在一般。
郭旭咬著下唇皺著眉頭快步走過長廊來到後殿郭衝的住處之前,他看到了站在廊下的一個人。那是趙元康,殿前司指揮使。父皇身邊如影附形一般永遠都在的人。
“淮王殿下,你來啦。”趙元康拱手恭敬行禮道。
郭旭點點頭行禮道:“殿帥有禮了。”
趙元康笑了笑道:“不敢!皇上在裡邊等著王爺呢,在下替你通稟一聲去。”
郭旭點頭道:“有勞了。”
趙元康點點頭,轉身進了寢宮之中,片刻後便出來道:“王爺請進,皇上要見你。”
“多謝!”
郭旭拱拱手往裡走去,忽然間,趙元康在旁低低的說了一聲:“淮王殿下準備好了麼?”
郭旭身子一震,轉頭看向趙元康。趙元康低著頭,弓著身子,拱著手,一動不動的保持著行禮的姿勢,仿佛他從未說過這句話,隻是在恭送自己進去見駕。
郭旭的心砰砰的跳,他籲了口氣轉頭邁步。
“臣已經準備好了,隨時聽候殿下的吩咐。”趙元康低沉的聲音再次響起。這一次郭旭隻是愣了片刻,便逃也似的衝進殿內,再不敢看趙元康一眼。,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