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康挺胸道:“皇上若是信得過臣,臣願領一萬兵馬前去,建立奇功。”
郭旭哈哈大笑道:“你倒是一點也不謙讓,這件事擺明了是大功勞,你也不想著彆人,自己要去。罷了,朕準了,旁人去我還不放心。你即刻整軍,率一萬騎兵即刻南下,明日上午辰時,北山口發動佯攻之時,你便發動突襲,必須突破石人山口。朕把醜話說在前頭,功勞可以給你,但是你若行動不力,那這罪責你也得擔著,屆時莫怪朕對你嚴厲,不講情麵。”
“皇上放心,臣若拿不下石人山口,臣便戰死在戰場,願受萬箭穿心之禍。”趙元康舉手向天發下了毒誓。
……
夕陽西下,秋陽之下的山野顯得格外的壯美。山峰連綿之處,山坡上秋葉金黃火紅,一片片猶如織錦鋪成的地毯,華美無比。
這裡是博望鎮,地處伏牛山東南方向,鄧州所轄的南陽縣東北的一處古鎮。這裡距離伏牛山隻有三十裡,伏牛山餘脈綿延至此,地勢起伏,甚為險要。從博望鎮穿過的官道在伏牛山餘脈山丘和東南的隱山之間穿過,兩側山坡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生長繁茂的樹林。
是的,這裡便是當年三國征戰時期那場著名的戰鬥‘火燒博望’的發生之處。倘若有人熟知曆史,當知道博望所處的地勢之險要。自古以來便有‘襄漢隘道’之說,乃兵家必爭之地。
當然,從漢末至今,數百年風風雨雨過去,經曆隋唐和大周數朝,今時已經不同往日。今日的博望坡早已為官道所貫通。山道經過修整之後可以供車馬奔馳而行。比之當年已然便利通暢了許多。但是,不變的是,這裡的地勢依舊險要。
鐵騎震動,煙塵遮蔽了夕陽方的光輝。趙元康便在這夕陽西下時分抵達了博望坡隘口。
實際上,繞行往伏牛山南側石人山入口路不止一條,出了博望坡這道山口,另有一條官道在伏牛山左近十餘裡之處,那是一條更為平坦的官道。但是,趙元康不想暴露大軍行蹤,因為越是靠近伏牛山,大軍的行動便越是容易被對方探知。站在伏牛山東側的山峰上眺望的話,大股騎兵即便在十裡之外奔行,其激起的煙塵會被立刻發現。
為保證整個聲東擊西的計劃的成功,趙元康當然不希望對方有所察覺。所以從博望坡隘口穿行是最好的辦法。三十裡外的距離,那是目力不及之處,便無需擔心了。
人馬狂奔了一個時辰,抵達此處時頗有些困乏焦渴。眼看夕陽西下,很快就要天黑了。過了博望隘口便將可往西轉進,天黑之前便可抵達伏牛山南側石人山山峰的進山入口之處。趙元康接受了部下的建議,在此做最後一次休整和補充。人和馬都要喝水吃東西,因為這是戰鬥打響之前的最後一餐了。天黑之後,人馬要潛行至山口左近埋伏,不可能再有機會喂馬吃乾糧。
一萬騎兵便在博望坡隘口之下的草地上停了下來,開始休整。趙元康啃著乾糧特地朝兩側的山峰頂端張望,倒不是為了欣賞秋葉絢爛的景色,而是看山頂上的動靜。這裡的山頂之上理應有地方廂兵設置的烽火台。倘有敵情,會以烽火示警。現在看來,山頂毫無動靜,一切都按照計劃在順利進行。
一炷香之後,趙元康喝光了水壺中最後一滴水,將口中乾糧殘渣衝入口中,翻身上馬,揚聲下令:“上馬,出發。”
騎兵們紛紛上馬,整頓好陣型,長長的隊伍開始沿著官道往博望坡隘口上方而去。坡道並不陡峭,開辟官道的時候顯然為了利於通行而削低了坡度的高度,讓車馬可以容易通行。碎石地麵也算平整。戰馬上坡時雖不能快速*,但也能小跑爬坡而上。坡道隘口寬度也不窄,七八十騎並行一點問題沒有。所以,僅僅小半個時辰時間,便有三千多騎兵已經過了隘口。,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