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剛當然不肯承認,其實郭剛和林覺隻有一麵之緣,便是在去年的上元燈會上隨駕,兩人之間甚至沒有說過一句話。但是被郭旭盯上了,那還有道理好講?郭剛雖然不肯承認,但一大堆刑罰和一大群不知哪裡冒出來的知情者的指控瞪著他,郭剛見此情形,知道識時務者為俊傑。最後,郭剛同意拿出全部家財恕罪。郭旭就這麼硬生生的從郭剛手裡訛出了六百多萬兩銀子。一個郭氏郡王,豪奢巨富一下子成了窮光蛋。不但王爵沒了,所有的財產都沒了。
郭旭自鳴得意,大大吹噓他為籌措軍費的種種得力手段之事,他卻忘了,本就已經聲名狼藉的他,連皇族內部也全部恨他入骨了。因為郭旭簡直六親不認,毫無底線。這樣的人已經不值得皇族內部的擁護了。
郭旭對計劃信心滿滿,否則他也不至於如此不顧一切。他心裡是知道這麼做會激起民怨和豪族皇族的怨憤,但他將所有的一切都押在了滅遼這件事上。他認為,隻要能滅遼,所有的怨言和不滿都會煙消雲散。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遼人完蛋之後,大周上下還不將自己奉為神明,沒人再敢挑戰自己的神威。
郭旭也確實為此絞儘腦汁,他答應了遼人出兵十萬助他們滅女真人其實便是陰謀的一部分。他是要撐著遼人麻痹大意,讓這十萬大軍搞突然襲擊,打遼人一個措手不及。就連楊俊和呂中天也不得不承認他這一手陰損毒辣,如果真能奏效的話,造成的破壞性極大,極有可能達到難以想象的效果。或許還真的能給遼人帶來滅頂之災。
軍費的問題便通過
這種方式得以解決。兩千多萬的軍費怎也夠支撐一段時間。錢糧一旦到位,楊俊便也再也不用擔心後勤供給了。這等於給勝利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接下來要解決的便是軍隊本身的問題。楊俊這一次不敢托大,這可是滅國之戰,得全力以赴才成。楊俊知道燕雲邊境數十萬兵馬的現狀,所以他提出了精選精銳廂兵的計劃。從燕雲邊境七八十萬兵馬之中精選出三十萬兵馬,這三十萬兵馬便是邊軍中的精銳。不但如此,楊俊提出要求,在盔甲兵器這些裝備上,這三十萬兵馬必須和禁軍看齊。一時間哪怕湊不齊這麼多裝備盔甲兵器,那麼便是在禁軍身上扒了去也得湊齊。各種先進的攻城器械,大周最好的戰馬,以及各軍中最有名氣善於領軍的將領也要全部隨時征用。
這麼做其實有些過分,這是要打造三十萬比禁軍還要精銳的兵馬,而這些人將全權接受楊俊的統率。一般人提出這樣的要求會立刻遭遇眾矢之的般的彈劾,因為這麼做會讓人生出不好的聯想,認為有不良的企圖。但是,楊俊提出來之後,郭旭卻絲毫沒有任何猶豫的答應了下來。因為很簡單,郭旭必須要取得戰爭的勝利,決不能有任何的差池。相較於楊俊提出這樣的要求的危險而言,戰敗的危險更加的讓人難以接受。楊俊要集中所有的最好的資源給那三十萬大軍,其目的也是為了打贏和遼國之戰。此刻郭旭要是再對楊俊猜忌,那其實是自毀長城之舉。郭旭其實很清楚的意識到了這一點,也清楚的明白孰輕孰重,所以即便有人在耳邊嘀咕這些事,他依舊毅然決然的答應了楊俊的要求。
在新年之後的近三個月裡,郭旭將所有的精力都幾乎花在了出兵遼國這件事上。而大周上下,也隱隱感覺到了一種山雨欲來的征兆。即使這件事在朝廷上下屬於絕對的機密,但許多不同尋常的舉動卻是無法解釋的。
這三個月裡,郭旭又相繼派出了三撥人跟女真人再三確定盟約,並且確認了雙方作戰協同的一些細節。而明麵上,郭旭則對遼國信誓旦旦,告訴他們,大周和遼國是兄弟之國,自己一定會出兵幫他們平叛。待天暖雪化,氣候適宜之時,便是他出兵助他們一臂之力之時。
三個月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眼看著冰雪消融,天氣變暖。當汴河兩岸的楊柳隱隱發綠,來往的船隻已經變得稠密之時,大周樞密使楊俊也率其親軍營兵馬踏上了北去的旅程。沒有大規模的歡送,沒有熱烈的誓師大會,郭旭隻在前一天晚上召楊俊進宮,和自己新納的楊貴妃一起吃了一頓家常晚宴。晚宴上郭旭關於作戰的事情也沒說幾句,隻家宴結束之時敬了楊俊三杯酒,所有的囑咐和期許以及勉勵之言,都在這三杯酒中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