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數量完全碾壓,加之城外的兵馬本非大周主力,老弱病殘居多。當攻入城中的楊俊白奇馬青山等人接到稟報時,城外的局麵已經是一邊倒的局勢了。數萬大周老弱病殘兵馬在極短的時間裡便被殲滅的七七八八。對方大部分兵馬已然衝南城進入城中,直搗圍攻皇宮的大周兵馬的腹背。
雙方的兵力逆轉,大周城中兵馬尚有十三四萬,而遼軍總兵力竟然猛增至二十萬左右,實力對比陡然逆轉。更麻煩的是陣型,增援的遼軍和皇宮中堅守的韓德遂所率的遼軍呈南北夾擊之勢,將大周兵馬夾在了當中。
這種局麵之下,白奇和馬青山即刻向楊俊建議,立刻停止攻擊,轉而集中突圍。但是,楊俊此時卻犯了致命的經驗主義的錯誤,他將當年和西夏主力正麵交戰一舉擊潰他們的情形當成了和眼前一樣的局麵,他認為自己依舊能夠複製當初的那一戰。如果能在此處將遼國大軍正麵擊潰,則局麵將完全落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否則在拿下析津府繼續進兵北上的時候,還是要和遼軍主力進行決戰。與其如此,還不如在這裡進行決戰。
當然,楊俊也不是我完全沒有權衡戰力的對比,對方人數超過己方數萬人,這是不爭的事實。楊俊的決定不能不考慮實力對比的因素。但他在看到了對方增援的兵馬的裝備之後,發現對方增援的兵馬並非遼國正規兵馬,那些人身無盔甲,兵刃也都是七拚八湊的,戰馬也非精挑細選的,明顯是臨時拚湊的兵馬。這是一隻不知從那裡冒出來的雜牌軍。楊俊認定他們的戰鬥力不會強。而且,楊俊認為,在城中逼仄的地形之下,對方以騎兵為主的兵馬並不能發揮威力。而大周兵馬以步兵為主,則可以遊刃有餘,迂回穿插,行動自如。
鑒於以上種種判斷,楊俊不但沒感到絲毫的不妥,反而認為這又是一次讓自己名震天下的機會。他決定要以十三萬大軍和對方近二十萬大軍展開一場曠世決戰。
白奇和馬長青以及部分將領雖然苦勸阻止,但被楊俊一句‘爾等莫非怯戰怕死不成’便噎的一句反對的話也說不出了。既然元帥心意已決,那也隻有拚死一戰了。
楊俊收回了指揮權,親自安排大戰事宜。黎明時分,在得知己方援軍抵達的消息後,韓德遂率四萬
遼軍衝出了皇宮,與此同時,南邊的遼軍援軍也從十幾條主街方向潮水般的湧向戰場,雙方顯然是經過了溝通,雖然並不知道這種溝通是如何實現的,但明顯是同時發動南北夾擊。
大戰在黎明時分開始,在析津府皇宮周圍的環形廣場以及方圓四五裡的街巷之中,集中了雙方數十萬的兵馬,進行了一場血腥的大火拚。這是有史以來在一座城池之中的一個小範圍內集中的數量最多的一次戰鬥。街巷廣場上到處是人,到處是廝殺,到處是鮮血和慘叫,堪稱紅塵煉心沈清一般。
楊俊堅信這場戰鬥他會取勝,因為他的兵士都是精銳,都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精銳。更有他這個大周軍神親自指揮,應該不會有失。也許是場慘勝,也許持續的時間會長一些,或許要從黎明戰到黑夜,但自己一定會勝利。可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戰鬥甚至沒有持續到一個時辰。當朝陽的光芒灑在城中戰場上的時候,大周兵馬便開始全線崩潰。
原因很簡單,楊俊之前的種種分析不可謂不正確,但他卻忽略了兩個重要的影響戰鬥勝敗的要素。第一個便是疲勞。楊俊完全忘記了在今夜之前,大軍已然不間斷的攻城三日,所有的兵馬都已經疲憊不堪了。雖然采用的是輪換攻城之策,但是攻城吃緊之時,便會驅趕撤下來的兵馬再次衝鋒。全軍上下,實際上三天時間真正能休息的時間不過幾個時辰。大軍在攻城,所有人都繃緊了神經隨時準備全軍進攻,哪裡有讓你歇息的時間。而且,在此之前,大周兵馬已經連續行軍月餘。自進入遼國境內,便幾乎在攻城、渡河、急行軍中渡過。時而還要擔心對方的伏擊。全軍上下其實都已經從骨子裡疲憊不堪了。而遼國的兵馬除了那四萬僅存的守城兵馬疲憊不堪之外,增援的十幾萬大軍則個個是生力軍。
第二個因素便是士兵們的心理。原本久攻不下的攻城戰,損失了那麼多的兵馬,士兵們便已然心中生出厭戰之意。當馬青山的計策見效,原本以為這煉獄般的攻城戰要到頭了的時候,忽然間又麵臨對方大批增援兵馬的情形,其心理上的打擊可想而知。原以為能活著捱過這場攻城戰,但此刻卻心生恐懼。
勞師襲遠已然是兵法大忌,疲兵和生力軍對戰,人數又不占優勢,心理上又生出厭戰之心,其結果可想而知。即便是訓練有素之兵,也絕難取勝了。楊俊也許是個優秀的領軍者,但他有時候過於自信,過於剛愎自用。對勝利的渴望過於強烈,不肯接受失敗的事實。這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候會給他帶來輝煌的勝利,但有時候便會讓他一敗塗地。
在正南方向的長街上,大批的大周士兵丟掉武器舉手投降不願再戰之後,厭戰悲觀的負麵情緒如瘟疫般的滋長。疲憊而無心氣的大周士兵們很快便陷入了苦戰之中,而越是如此,對方的壓迫力便更大,便會越發造成惡性循環。繃緊的弦一旦斷了,便是全麵崩潰之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