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秋皺眉咂嘴不語。
“繼續說下去,張大人,後續如何?楊俊被斬首之後,朝廷裡發生了什麼?”林覺問道。
“……皇上下旨斬首了楊俊,將他的請罪折子公布於天下。隨後任命呂中天兼任樞密使之職,任命袁振乾為樞密副使……”
“什麼?呂中天任樞密使?”林覺失聲驚呼起來,到現在為止,這是他聽到的最意外的一件事了。
“原本是要提拔白奇為樞密使的,但不知為何突然讓呂相暫代兼任樞密使之職。皇上給出的解釋是,白奇資曆尚淺,不能服眾,此刻當以重臣擔任此職,方可穩定軍心。以呂相暫代,對於穩定大局有好處。待局麵穩定再覓合適人選任命。這一切變化的太快,各種私底下的消息滿天飛,我也不知道具體的緣由。”
“哦?都是些怎樣的小道消息?”林覺偏偏對這些私底下的小道消息感興趣了起來。
張寒秋皺眉道:“有人說是因為白奇上奏皇上說,不該殺楊樞密使,這是自毀長城之舉。惹得皇上不高興了。還有的人說,是皇上要白奇肅清楊俊的黨羽,要他去將尚留在霸州的韓剛馬青山等一杆北征將領都治罪斬首,因為
他們也必須負兵敗連帶之責。皇上也擔心他們因為楊俊被誅殺而心懷不滿。但據說白奇拒絕了,於是樞密使之任便不了了之了。總之,還有各種說法,我卻沒有心思都去打聽,你知道我不是那種喜歡打聽小道消息的人。”
林覺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問題比自己所想的要嚴重的多,他原本對楊俊之死的疑惑現在有了一個基本的答案。而且在這件事之外,有多了一層擔憂。事情很嚴重,嚴重到幾乎已經無法挽回的地步的。林覺幾乎可以斷定,楊俊之死是遼人的陰謀,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何郭旭在這種情況下會處死楊俊的行為。郭旭也許很蠢,但呂中天絕對不蠢,他難道不知道楊俊的死意味著什麼?但他卻似乎並沒有阻止郭旭這麼做。林覺做出這樣的判斷的原因自然是從張寒秋敘述的言語之中得出的。
“楊俊之死是遼人的詭計。朝廷被迫殺了楊俊。張大人,這是我對這件事的看法。你身在京城,不知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林覺沉吟道。
張寒秋呆呆半晌,皺眉道:“你怎會得出這樣的判斷?”
“很簡單,其一,郭旭要殺楊俊,不必等到楊俊認罪。兵敗之後,便可以此治罪。為何要等到楊俊主動上奏請罪才動手?而且是在和議條款通過廷議之後才這麼做。楊俊的死同和議的條款之間必有關聯。也許這個解釋並不足以服人,那麼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看。假設是遼人要求殺了楊俊,是否可以完美的解釋郭旭為何在和議條款達成之後殺了楊俊的舉動?因為協議的內容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三條之外,還有一條隱形的要求,便是要郭旭殺了楊俊。我本詫異這和議的條款太過簡單,太容易達成了,加上這一條,則沒有了這方麵的疑惑了。”
張寒秋滿腦子迷霧,一時沒能想明白這其中的關竅。
林覺沉聲道:“遼人在協議之外隻需再提一個暗中的要求,郭旭在這種情況之下便不得不答應。而這個條件必須是既能讓郭旭接受,又能達到遼人削弱大周的目的。楊俊可以當替罪羊,郭旭可以將所有的罪責都推卸到他的頭上,這樣他便可以避免輿論的壓力。殺楊俊又很符合遼人的利益,遼人的目的便是要分化大周和女真的同盟,和大周和議成功之後,他便可以全力去剿滅女真人。之後他還是要對我大周動手的。那麼剪除楊俊,便是為了將來回頭對大周用兵之時少了一個大麻煩。楊俊是我大周軍中的主心骨,他若在,遼人還是極為忌憚的,因為他能凝聚軍心,能夠指揮的動兵馬。也隻有他適合領軍作戰,其他任何人都是無法服眾的。你也說了,朝廷殺楊俊是自毀長城之舉,說明你心裡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若是能逼得大周殺了楊俊,那可比得些賠償的銀子和物資更讓遼人高興呢。”
張寒秋猛然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隻是還有些疑惑:“可是……皇上大可直接殺了楊俊便是了,為何要鬨得在朝堂上那般不可控製的情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