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軍襲營得手撤到此處埋伏堵截之時,孫大勇猛然間似乎明白了林大人讓自己跟沈曇一起領軍的用意。整個襲營計劃最為凶險的部分便是在第二波的進攻能否全身而退這個節點上。這很大程度要取決於
自己這沈曇能否阻截住對方增援的兵馬。如果對方突破了堵截而截斷了林大帥他們撤退的後路,後果將不堪設想。那樣的話,山崗上的落雁軍將不得不出擊營救,則襲營行動則被迫演變成一場毫無預兆的大戰。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林大人在這裡丟掉性命,整個落雁軍也在這裡折戟。
孫大勇不認為林大人不知道這其中的極為凶險之處,也不認為林大人會對這種後果的嚴重疏忽。所以,他一定對此心中有數。進一步的想,林元帥之所以在有如此大凶險可能發生的情形下還是決定讓自己和沈曇承擔堵截敵軍增援的重任,這其實並非是對自己的考驗,而是一種最終極的信任。哪怕是林大人對自己有任何的不信任,這堵截敵軍的責任都輪不到他
來。軍中中對林大人忠心耿耿的人多的是,他大可以選擇彆人,而不是自己這個曾經帶著不良目的來到他身邊的人。而對於沈曇而言,才是一種最為終極的考驗。
林大人正是因為對自己極為信任,所以才讓自己跟沈曇一起領軍。這是對沈曇的終極考驗。因為沈曇如果對林元帥內心深處存著歹意,那麼今日這個機會正是他讓林元帥深陷絕境的最好的機會。他甚至不需要多做設計,他隻需不出全力作戰,做出不敵女真援軍的姿態,便可讓女真人困住林元帥,而誰也不會懷疑他是故意為之。而自己是絕對不會讓沈曇這麼做的,沈曇如果這麼做的話,自己會毫不猶豫的殺了沈曇。隻要他說出任何撤退之言。
反過來說,如果沈副帥誓死不退,血戰到底的話,則說明沈副帥是真心的悔過,說明他依舊是可以信任的好兄弟,從此後林元帥將真正將之前那齷蹉的一頁翻過去,真正的釋懷。
孫大勇本就是多智之人,跟隨了林覺這麼久,也知道林元帥行事往往以行動判斷一個人,而非豪言壯語。所以,這也符合他行事的方式。越是想,越覺得自己想對了路。或許林大人永遠不會承認他有這樣的意圖,但孫大勇覺得,他吃透了林元帥的意圖。即便他不會承認,那也不會改變這個事實。
所以,在女真援軍衝來的時候,孫大勇密切關注著沈曇的言行,緊跟在沈曇身旁寸步不離。他心中剛硬如鐵,隻要被他聽到沈曇一絲一毫的撤退或者放
棄堵截的話語,他手中的長刀便會毫不留情的砍在沈曇頭上。他絕對不允許沈曇在這個時候做出不利於林大人的舉動,他不能辜負林大人的信任。
然而,沈曇雖然麵色冷峻,但卻沉默如石。除了口中簡短的發出戰鬥的命令之外,除了和孫大勇簡短的交流敵情和作戰布置之外,他沒有說出任何怯戰之言。相反,當對方兵馬衝上來的時候,沈曇第一個舉著大劍迎了上去。
…
沈曇和孫大勇率領一萬落雁軍將三萬五千餘女真援軍堵在路上的時候,林覺此刻正對著馬廄裡成堆的價值昂貴,且是林覺夢寐以求的鐵浮屠重甲左右為難。
但這種糾結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林覺便做出了決定。這些重型甲胄雖然極為珍貴,雖然自己極想拿走它們,但是在這種時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前可根本沒想到會在這裡遭遇鐵浮屠騎兵,所以也根本沒有做任何的事前準備。倘若事前知道這裡有鐵浮屠重甲,那麼林覺一定會想辦法弄走。但現在卻是不可能的。自己不可能讓兵士們扛著這怕是有幾千套的重盔甲撤回山上,那麼做的結果必然是人財兩空。東西帶不走,人也得死在這裡。這麼沉重的盔甲兩個人抬著走也會吃力的很。
帶不走,卻也不能留給女真人,鐵浮屠騎兵可不是開玩笑的,林覺不可能讓女真人還擁有這樣強悍的重騎兵。於是他果斷下達了命令。
“梁七,將這些盔甲給我用手雷統統炸了,然後搬柴草給我燒。我們拿不走,他們也彆想要。抓緊時間,炸毀燒毀之後立刻撤退。”
重甲雖然堅固,但是手雷一炸,再用馬廄裡的柴薪點火一燒,也得全部報廢。
梁七高聲應諾,立刻命人準備手雷開炸。就在梁七要下達命令的那一刻,突然間從中間一堆重甲之後衝出一個人來,口中高聲叫道:“不成,你們不能毀了我的心血,你們不能這麼做。林覺呢?誰是林覺?本人李國仇,我和你有話要說。非常非常重要的話要說…”,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