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泰是徹底服了林楊,再吃彆家的飯,真是沒滋沒味兒,怎麼比?
不光是他,其他幾個也是這意思,柳園是個脾氣最壞的主,跟誰都不服,對林楊的手藝,他也沒話說。
天天去吃?
他們的嘴和胃肯定是樂意,隻是不能那麼乾,金山銀山也禁不起那麼造,人家林楊不是說了,一萬僅僅是個友情價,再好的情分也有個度。
金泰的想法是好鋼用在刀刃上,正經請人吃飯時再去!
現在趕上了。
金泰要宴請很重要的客人,對於他來說,怎麼重視都不為過。
有看官說不就是一頓飯麼,至於麼?
還真就至於,若是個喜歡雜學的就會注意到,自古就有不少例子都跟這個有關係,遠了就不說了,幾十年前的國宴需要大領導親自擬定菜單,甚至會議上討論。
再近點的,倭國跟棒子請米帝那胖鬼子吃飯,得它們國家一把手敲定吃什麼。
為啥?他們多少輩兒祖宗都是這麼跟華夏學的。
都是華夏文化圈兒,吃就是禮之一,禮是基礎。
沿襲下來後,就形成了好些事在飯桌上敲定的習慣,好些人批判,但不能否認,這是個民族文化的範疇。
吃不能簡單視之。
飯局敲定日期後,金泰第一個念頭就是林楊,那頓飯太深刻了。
隻是去前蘇村吃飯就不合適了,人太多,不夠清淨。
還有個原因,林楊的那個純天然意境的衛生間、還有返璞歸真的院子不合適。
難道就非得林楊那廝?
華夏人太講究儘善儘美,總是希望能做到極限,讓客人體會到自己那含蓄的重視。
變通是個技術含量不低的能力,金泰冥思苦想後,琢磨出個道道兒來。
請林楊來主廚。
他沒直接打電話問,見識了人家,那估計會被直接拒絕。
親自上門去請呢,他擔心麵子不夠,在他看來,林楊就像隱居山林的絕世吃貨,怎麼可能請出來?
咋辦?
華夏人的辦法就是拜托有麵子的人去請。
金泰也不繞彎路,直接就拖到那位李哥身上,然後就到了林揚姐夫那兒。
“不去,忙著呢!”
林揚隻略一聽就直接給否了,他是真閒啊,閒得那叫一高興。
承江是個辦事兒的大侄子,就是對心思。
後院外邊兒沒啥蔭涼地兒,林揚卻不覺得曬,他是拎著一瓶子涼水,嘴裡抽著,瞧那水緩緩流入大池塘裡。
剛放下姐夫的電話,就有一輛電動三輪開了過來。
“這是您了要的傘。”,原來如此,林大吃貨以享受為人生目標,多高興也不能糟踐自己,總曬著,絕對不成。
供銷社開始學會服務了,林揚一個電話過去,東清就幫著辦了,送貨上門,大遮陽傘,質量一般,價格也親民,一百二十塊。
林揚今天是心情大暢,指著一片空地說,“給立起來!”
“好咧!”,來人是個乾力氣活兒的,手腳有勁兒,不到一分鐘就把大傘給支好了。
林揚這會兒神清氣爽,手伸進口袋,其實是從空間變了一盒煙出來,扔給那小夥兒,“是把好手!拿著抽去。”
小哥那個高興,樂得都能看見後槽牙,把煙揣口袋裡接過錢回去了。
“這才叫過日子,不賴。”林揚站到傘下,頓時清爽起來,微風拂麵也有了些意境,再看那涓涓細流,嗯,都有濕意了。
想了想,林揚跑回院裡,看了眼那還沒完工的茅廁,一臉的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