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隻鵝,還要不同口味兒,得是個功夫了,林揚一合計,今兒進城是甭惦記了,太趕,不如踏實的在家把鵝做好了。
三嬸說得實誠,不似客氣,林揚也不墨跡,先吃了再說,他也確實饞這一口兒,好些日子沒吃這個了,正好是個機會。
正忙著,他想起剛才三嬸說的,她看幺幺神神秘秘的跑湖裡去不知乾啥去了,喊了兩嗓子,幺幺那廝真沒在。
又去抓鴨子了吧,不賴,有勞模的趨勢,林揚越發滿意幺幺的態度了。
三隻收拾乾淨,還有一隻要開動,村裡廣播響了,林揚一聽,手上就停了。
廣播宣讀的是冬季采暖政策。
聽上去很不錯,可林揚覺得不妙。
廣播裡是循環播放,林揚聽得明白。
以前村裡取暖都要靠村民自己,燃料就是煤,現在聽,不允許了,要改成天然氣,國家補貼一部分,村民自己拿一部分。
按理是好事,可來得及嗎?
另外,村裡都好辦,他家這個位置可費勁,管道怎麼走過來,單獨架設?錢誰出,當然,錢可以放放,人家會給他鋪設?
不裝?
那可沒戲,文件裡說的明白,一家特殊的都不行,必須百分百!而且文件裡還說了,嚴禁煤炭銷售,也就是說,想燒煤都不行,讓你買不到。
林揚有些慌神兒,趕緊掏出電話給他爹打過去。
“你急啥?還能凍死你?要相信政府,會安排好的。”老爺子一頓訓斥下來,林揚反而踏實了,也對,急啥,車到山前必有路,總能辦法。
不大會功夫,子秀三伯就進了院子,不隻他一位,家族裡不少人陸陸續續的都到林揚這裡探口風。
這可不是小事,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辦了?
哪兒那麼簡單,事關村民切身利益,可馬虎不得。
林揚也是有自知之明,大家夥兒來找他,可不是來問他,而是借他聽老爺子的意思。
一遍又一遍的轉述老頭子的話,林揚這一上午太充實了。
熏是自古就盛行華夏的烹飪技法,不過林揚並不太喜歡,這種做法需要很多種調料,會極大掩蓋食物本身特質。
那麼好的大鵝,熏著吃,實在是糟蹋東西。
做法並不複雜,整件鵝焯水,取出備用。
下重油,將各種香料下鍋煸炒出香味,加熱水,開鍋後放入鵝煮一個半小時。
煮好的鵝控乾水,塗抹調料,開始往鍋裡放糯米加茶葉等開始熏……
辣口的鵝不是用辣椒熏,也不是煮的時候放辣子,而是在熏製前裡外塗抹辣椒麵。吃貨們,一定要謹記這點。
熏鵝的整個過程都在村裡人注視下完成的,以前吧,村裡人光知道林揚是個做飯的,至於水平咋地,沒人太關心,說句難聽的,就一小破孩兒,能有什麼名堂?
不是沒人知道林揚水準高,比如林三伯,可這人是個悶葫蘆,絕對乾不出滿處給林揚顯擺的事兒來。
今兒可是讓大家見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