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進了寧城,鄭氏暗中觀察,發現城內街道平直齊整,乾乾淨淨,不管是民居,還是鋪子,都是規規整整的,街上行人穿著,著實不比京城居民差,且大都身材高大,笑容爽朗,街頭巷尾都看不到一個叫花子。
宋城把鄭氏安排在城內的一處小宅子裡頭。
這宅子是兩進的院子,小而齊全,宋城之前陪嫁過來的人手基本都安頓這裡,為了迎接鄭氏,早就將裡外打掃一新,插花焚香。
鄭氏住在正堂裡,臥房裡擺著不少當初從京城運送過來的嫁妝。
點的香,箱籠鋪陳,也都是她習慣用的那些,下人婆子也是舊人,除了房舍內多了暖炕外,竟是感覺與在京城秋實院沒什麼不同。
隻有宋城,從小在她眼前長大的兒子,是三五天都難見他一回麵兒,成天不是跟著王爺去山裡的礦上,就是在城內開的什麼廠裡頭,整天忙活得不可開交。
偶而回來,就多半會帶著個新奇物事,就似那怪模樣的馬車一般。
比如說一件用鴨絨做成的外袍啊,鴨肉本賤,鴨毛更不值錢,誰能想得到那東西做成的袍子,居然比大毛衣裳還暖和呢?關鍵這東西它便宜而且又輕巧,還能用水洗呢!
再比如那鐵皮盒子裡裝的肉,不知道是怎麼個做法,撬開就能直接吃,味道還正經不錯……
還有那種摸起來輕輕軟軟,綿乎乎的手感特彆好的厚毛氈子,平時能當薄被子蓋,據說是用羊身上的小絨毛做成的……也不知都是怎麼想到的!
還有一輛三個輪子的車,人坐在上頭,用腳踩輪子,不知道怎麼地那輪子就能帶著車子跑起來,壓根不用牛馬騾子,她院裡的下人們激動得不行,個個都搶著試,她都好奇地坐在後頭的露天座上試了試,也是新鮮又有趣的。
這般的好日子,天天歡聲笑語,過得她都有些罪惡感,後悔沒力勸老夫人也到寧城來。
倒是宋城他聽她說起,就準備了滿滿一大車的東西,派人想辦法送到老家給老夫人。
寧城離老家太遠,一年最多也就送一回節禮。
她在信裡隻說一切都好,勸老夫人也來這邊,但老夫人始終沒答應過來寧城。
等到第三年,朝廷幾位皇子爭權亂鬥,京城風聲鶴唳,多少世家大族被牽連,毀家破族……
老家那邊也鬨起了民亂,好幾個縣城被攻占,書信難通。
還是小寧王派了探子,想辦法摸到了老家宋家莊,才打聽到了老夫人的消息。
原來民亂之時,幸好有二房那邊的宋家人,出頭護住了老宅和老夫人,不然隻怕後果堪憂,不過老夫人也是年事已高,受了點驚嚇之後就一病不起,纏綿床榻最後撒手西去,還是宋家二房出麵料理的後事。
說起來二房的宋家人,就是當初富陽公府慘事之後,最先懷疑的那位宋家老二,這位性情剛烈,不堪質疑,居然氣得一頭撞死,後來他的兒孫們都表示,絕不會染指爵位,遠離京城,回到祖地居住。沒想到到了關鍵時刻,倒是他們不計前嫌,出手相助。
這一支宋家人本就是武將出身,眼瞅著世道大亂,他們一家雖然兒郎不少,家丁眾多,能對付得了小規模的亂匪,卻抵擋不住成百上千的流民……正巧借著這個機會跟寧王那邊連上了線,乾脆就拋家舍業,一大家子人,都秘密地通過海路來到了寧城。
宋城和原歌這一對夫妻,這三年,簡直都忙成了狗,一個是軍備狂魔,一個是工業狂魔。
雖然這個世界發展不了什麼高科技,但低科技還是可以發展的。
在現代,開一個廠子,要招工都得有五險一金,法定休假,未來發展啥的,開得比同行少一點,都招不來人的。
在這個世界,招工這種新鮮事兒,簡直不要太受歡迎哦!
礦山,鐵廠,羽絨廠,罐頭廠,鞋廠,車廠……哪家開招,都是批批爆滿。
就連宋家的仆人,有閒著的,都去了羽絨廠和鞋廠。
幾乎所有的寧城人,家裡必定有一個是廠子裡的工人。
是工人就有豐厚的工錢,在那兒管兩頓飯,還給發衣裳發吃喝等福利……一個人就能養活了三四口子人,這小日子過得多好!
這也直接導致了寧城人口暴漲,甚至寧城的麵積還外擴了一倍有餘。
封地上其它地界的人,也都想著發了財,就搬到寧城去……那兒多好啊,有那麼多新奇實用的東西能買到,那邊的男人女人隻要不怕出力氣,都能掙到銀子,生下娃娃還有寧城的戶籍,每天都能去領一份白給的吃喝!
這就相當於寧王白給你養孩子啊!
這種好事,簡直是夢都夢不到啊!
京城的混亂局麵,也終於告一段落。
這些破事吧,但凡腦子不好的,都理不清這個岔兒。
總結一下就是,三皇子使計讓大皇子和五皇子火拚,大皇子和五皇子都落馬陣亡,三皇子剛跳出來就被四皇子來個黃雀在後,但是四皇子還沒得意兩天,才發現一切都儘在老皇帝掌握之中,這老頭子一直在靜靜地看著他們大亂鬥!
四皇子也被掃走之後,老頭子才立了看著比較穩重的六皇子為太子……因為各地民亂四起,天災加上**,老皇帝也覺得壓力山大,乾脆直接退位,讓六皇子當皇帝,自己退居二線,當了太上皇。
但是隻要老頭不死,他會甘心什麼也不說不做嗎?
朝堂沒安靜幾天,他又覺得兒子不把他放眼裡了,他的鐵杆都不忠心了……又開始搞事。
但這回老的沒鬥過小的,六皇子最終成為了大贏家。
老皇帝這回是真的被幽禁在太上皇的宮殿裡頭,隻能混吃等死了……偏偏還就是不死。
在這一番亂局裡,富陽公府這次是站對了隊,抱對了大腿兒。
六皇子,也就是新皇的小兒子跟宋琅的女兒結了親。
富陽公府可謂是鐵竿的新皇黨了。
新皇乾脆地給宋琅又封了個國公的爵位,這樣就成了一門父子兩國公,堪稱一代佳話了。
新皇既然在朝堂中成了大贏家,自然也是有手腕的,將諸兄弟和老皇的勢力清掃乾淨後,京城已經穩定在手,周邊的各州,自然立馬表了忠心。
國內幾處民亂,亂歸亂,把國庫耗費得乾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是又都平息下去了。
新皇自覺英明神武,是皇帝中的佼佼者了。
然後就把目光轉移到了北邊。
起因倒跟宋琅有點關係。
原來新皇大力平亂,結果國庫空虛,而各地大亂方平,賦稅也收不上來,平民百姓都跑沒了,隻剩下鄉紳豪族,這些人的稅豈是好收的?
新皇犯愁的時候,就有宋琅出了主意。
說是聽說與寧王封國交界處的平民百姓,都逃去了寧王封地。
而且京城也流傳了一些新奇物品,雖然不過是機巧小物,卻都是來自寧王封地的。
比如說碎毛皮拚成的大氅,看上去跟整皮子差不多,卻隻要價不到四分之一。
還有珍珠,山珍,熊掌,玉石,金剛石,天蠶絲等物,都是從那邊過來的。
可想而知,寧王封地也不光是天寒地凍,物資貧瘠的。
而且一年前,從寧王府逃到京城來一個人,正好是當初送親隊裡跟在華側妃身邊的宮人,當初的送親隊,本來培養了一批探子可以隨時為朝廷監督報信的,結果在半道上碰到劫匪,這些劫匪大約是隊伍裡有人看著宋福的嫁妝眼紅,想要裡應外合,先啃一口的,結果卻碰上了小寧王這個心機深的,提前就帶著輕騎迎接來了,那些劫匪碰上身經百戰的輕騎,那還能有好?自然是被一鍋端了,而那些送親隊的人,也因為臨陣脫逃被寧王的部下給鄙視了個死。
當然了他們自己也底氣不足,到了寧城之後,小寧王壓根就不把他們看在眼裡,這夥人也不敢怎麼樣,勉強呆到婚禮結束,這才想了借口,灰溜溜的回來了。
也因此要安插在寧城的眼線都沒派上用場,隻有幾個跟著側妃正妃的進了寧王府,卻又被困在府內,通不了消息。
這名跟在華側妃的宮人,帶來了寧城的新消息。
原來在京城大亂的這幾年,寧城卻是安寧祥和,不但是城內繁華了,而且還多了許多新奇的物事……
雖然被幽禁在小客院裡,做為一名朝廷培養出來的探子,她還是頑強地打探出不少情況的。
她能從寧城逃回到朝廷,也是因為一個契機。
原來四年前聖旨賜婚,宋氏,華氏,肖氏被賜給寧王,但沒想到寧王卻獨寵宋氏,華肖兩位竟是連寧王一麵都難見。
就這樣三年過去,華側妃受不了,就非要麵見寧王,請寧王給個痛快話,是放是收,她都沒二話。
沒想到寧王居然同意華側妃的請求,真的放她出府了。
華側妃出府,帶著的自然是她的親信,而她這位朝廷派的女官自然不在其列。
但這位也精得很,想著報效朝廷的機會來了,就趁著華側妃出府的空子,也想辦法出了寧王府,輾轉逃出了寧城,一路上那個艱難險阻啊,當真是一言難儘!
“宋卿,你說在這四年裡,京城那般亂相,寧城卻祥和安寧,上天何其不公?”
新皇是在禦書房裡親自接見這位英勇歸來的探子,將一切詢問個差不多後,就讓其退下,轉回頭來對著身邊的宋琅感歎。
作者有話要說: 這個小故事也快到尾聲了。
下個故事回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