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之漾的溫室蔬菜計劃果然失敗了, 原因就是他們這個地方實在太偏僻了。好不容易種出來的新鮮蔬菜沒辦法冷鮮保存,一兩天就開始水分蒸發枯萎不新鮮了。等好不容易到了那邊邊境的一個繁華小鎮,那些蔬菜已經是陽焉的, 根本沒有人想買。
所以賣什麼反季蔬菜的計劃失敗了。
肖之漾倒是賣了一些蠶絲織成的絲綢, 她那邊女人比較多,做些手工活的話完全沒不在話下。有些女人的手還特彆巧,在絲綢上繡了一些漂亮的圖案如花鳥之類的,特彆受到一些有錢人的喜愛。
糧食蔬菜豬肉雞肉等等都可以自給自足, 不過, 對於一些鹽油之類的生活必需品, 她還是要花錢買的。
肖之漾驚訝的發現現在的物價居然比幾個月之前貴了不少。
一打聽才知道原來現在朝廷的七王爺和太子和其他人在爭王位,開始各自拉攏勢力, 眼看著就要亂起來了。
肖之漾打聽了八卦,還傳出了解語是個禍水,兩個男人都為了爭她要得到天下。
可信度並不強, 但是肖之漾還是感慨了一下, 要是自己還在國都的話, 估計也被卷入這些狗血權謀鬥爭之中了。
買完東西,肖之漾就隨著自己這邊的人會再次回去了, 這是她買再買了一些小鴨和小鵝, 現在還有小羊。
之前她考慮的更多的是糧食和蔬菜,肉類的話隻想到了豬肉和雞肉,但其實人對肉類的需求遠大於蔬菜的。而那些雞鴨魚羊, 吃一些穀子和蔬菜就能長大,這也不失為一個養殖的好辦法。
古代除了一些大牧場遊牧民族草原和皇商等會集體的養那些禽類,基本上都是每家每戶自己養,自己家生雞生的蛋自己吃, 自己家養的豬過年宰。
所以回去之後肖之漾又帶人專門建造了豬圈和羊圈雞圈鴨圈等,將這些禽類圈養起來,每天固定的投食和放風,效果倒還不錯。
那些女人和孩子就更加感激肖之漾了,在哪裡為奴為婢甚至是自己平民百姓家哪有經常殺豬宰羊吃的呢?這裡他們吃得飽穿的暖,每天種種菜挖田養養禽,有空了織布繡花。
然後所有人都可以去一個公共的“學堂”識字,而之前識字是貴族或者有錢人才能做的事情,這樣的生活是他們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的。
本以為當了奴隸一輩子就這樣苟且偷生下去,但肖之漾徹底的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他們感激並且勤勞,更加努力的勞作,取得更大的豐收。
有一些男女也看對眼結成了夫妻。肖之漾親自為他們成親,告誡男人要善待女人,在這裡男女都是平等的,他們的生活都差不多,所以存不了彆的心思。
逐漸的,他們形成了一個個的小家。除了統一的種植和圈養之外,他們也額外分彆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和房子,有了自己的私產。
等次年肖之漾再帶著絲綢和一些臘鴨腿雞腿火腿等出去賣時,外麵的世界再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他們之前來的那個繁華的小鎮已經不再熱鬨,年輕人被抓壯丁,一些老弱婦孺拚命逃竄,留下一些病痛纏身的幼小和老人無法逃走。他們麵黃肌瘦,也沒有生活來源,苟延殘喘的等死。
是的,在現任皇帝突然死了之後,戰.爭徹底的爆發了。
先是幾位皇子爭權奪勢鬥得血流成河,開始拚兵權,拚管轄地,然後動武,各自為政,誰也不服誰。
諾大的宇文國割據成為了五六個勢力。
他們唯一的想法是壯大自己的兵力然後消滅對方,這樣苦的就是那些青壯年了。他們被抓壯丁,有的甚至是獨生子也不放過。鐵器締造成了武器,為了有糧草不斷的增稅,官府不斷的壓迫平民百姓。
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戰爭情況下的百姓更苦,除了苦,還要丟命丟親人。
江山和美人的紛爭,如果寫在紙質上,可能寫的甚是淒美,把愛情描寫的比天下還偉大,血流成河不及美人一笑。
但這種情況要是出現在現實社會,帶來的可不是一般的災難。
那是真實的血流成河妻離子散。
肖之漾突然覺得她錯了,她當時應該直接滅了那幾個禍害。
這種邊境小城鎮都如此情況,何況那些重鎮富城呢?
肖之漾歎了一口氣,計算著家裡的糧食情況,忍不住收留了那些老弱婦孺。
所幸的是,那些人都是奴隸出身,並沒有對他們這些因為承受了戰爭之苦而無依無靠的外來者產生排斥感,他們熱心的幫他們建房子,給他們弄吃的然後告訴他們如何融入這裡,該做什麼。
後來每隔一段時間,肖之漾就會往外走走,帶領著一群無家可歸的人回到西漠。
那群人驚訝的發現,走過一條長長的荒涼之道,一個世外之桃源逐漸出現在他們麵前。
這裡有一個個大型圈養的禽類養殖場,還有一個個溫室的養殖蔬菜穀物的養殖場,還有一幢幢整齊設計防風防雨的房子。
更有的是,一種來自於平等對待的善意。
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肖之漾的地盤不斷擴大,那片荒涼之地的小綠洲也不斷變大。人越來越多。
當然,這裡開始成立了專門維護秩序和審判公平的守衛隊。那些人都是每家每戶選出來的,有專門的銀錢給予。
而肖之漾,是那個無冕之王。
他們尊敬她愛護她,尊稱她為唯一的小姐,因為他們不會忘記是誰帶他們到這裡,一件件一點點的把它們的家園建設到如今的模樣。
於是在亂世裡,開始流傳著一個傳說。
傳說在最遠的西邊有一處世外桃源,那裡的人不愁吃喝,肉和菜和糧永遠都是用不完的。那裡沒有官府壓迫也沒有王公貴族高高在上,那裡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隻要勤勞勞作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隻有滿懷希望和虔誠的人才會被接到那裡,所以飽受戰亂之苦的人們不斷地湧向那邊,希望自己能得到一片安寧之地。
終於,這件事引起了靠近西邊這片管轄之地四王爺宇文基的注意。
幾位皇子各自為政,他們拚財力拚兵力,但終於有耗儘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