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研究(2 / 2)

來自角落的潛伏者 煌或 4839 字 11個月前

至於攝像頭,那更是無稽之談。李春生作為幫派頭領,自己如果想在房間附近安裝攝像頭以保證安全是極其正常的事情。更何況如果真有人暗中窺探,又怎麼可能明明白白的把攝像頭的名字都不加改動,用這麼簡單的方式就能發現有東西的存在?

最重要的當然是老羊說自己什麼都沒乾的事實。但這些疑點的產生依然是疑雲遍布的最為徹底的一處,而如果要解釋這一點,必須從杜茂本身身上下手。

誰能影響他產生這樣荒謬的懷疑,相信這些膚淺的不能細想的線索?誰會讓他對此深信不疑,覺得自己憑借自己的能力找到了真相?

杜茂在網絡上可能有那麼一點的社交牛逼症,畢竟每天能纏著自己眼裡的姑娘講幾個小時的話也確實不是一般人。但在現實中,他在所有人的眼裡可都是沉默寡言的怪小子。彆說討厭的人會不會影響他的思維,連相對還是對他有那麼一點同情和好感的老羊都沒實在的和杜茂說過幾句話。

至於杜茂所崇拜的李春生,顯然杜茂把這位老大視為一種偶像似的崇拜對象,但這份崇拜也隻類似於小孩子過家家似的泡影,現在都不算怎麼執著,怕不是過幾天回歸了正常生活就忘沒了。

那麼剩下的人就隻有一個。

那個神秘的“小小繁星”。

利用所有的資料因素對涉世未深的杜茂進行了“取向攻擊”,在幾天內一直秒回他的消息,又突然在警方展開行動的當天失去音訊的人。更耐人尋味的是,李春生還真在當天做好了離開的準備。

假設他真的沒有死去,收拾好行李離開,或許二隊的調查會直接撲了個空,讓最大的主犯逍遙法外。

隻是一切被兩起謀殺案攪和了個痛快。

毫無疑問,如果真有人告訴了李春生晚上會有行動前來抓捕他,那麼問題應該就出在這個所有巧合都集中在的杜茂的網友身上。

這個人也確實在聊天內容中在杜茂的心裡埋下了懷疑的種子。

杜茂以為自己在用套皮的謊言欺騙一位無知的姑娘,甚至為此產生愧疚,殊不知這位“姑娘”其實暗暗的依照著杜茂幼稚的人物設定,引導他產生懷疑。

把“團夥內鬼”的概念轉化為“竊取機密的商業間諜”,若有若無的以最近看的間諜電影的借口把這種信息傳達給杜茂,而這些內容又在自以為掌控全局的杜茂腦海裡自動翻譯,形成另一個完整的故事。

能這麼大費周章的完成這一係列的操作,若即若離的真正目標對象還是那個罪行被寫在宣告書上的人。

李春生。

而殺死李春生的,就目前為止的推斷當中隻有一個人。

那便是黎明。

“俞英健說了,他們決定在那天展開行動有一個重要的理由。”邵梓解決完杜茂身上的遺留問題,從審訊室走來,“有匿名郵箱向警局郵箱發送情報,說是在窩點附近的一個地址有小孩的哭聲。俞英健本來不敢冒險,但老羊那邊也同時傳來主要人員已經彙聚在窩點的信息,而且再過一天又要有人出去,就這麼順水推舟,任務才敲定在那天進行。”

這確實是一個眾多巧合彙聚在一起的時機。

可意識中的巧合,難道真就是巧合嗎?

“如果發生在第二天的器官交易活動已知,會不會有人刻意為了救下那個孩子策劃了這次行動?”梁安提出了疑問,“我聽說,器官的交易同時需要買家和‘賣家’在場成功率最高,冷庫運輸的途徑在黑市上目前並不常見,因為以現在的局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最讓人放心。”

而這樣就需要提前敲定交易的時間,也就是確定完成交易,讓無辜的孩童受到傷害的時機。

這也是“巧合”的一部分。

“所以你的意思是……”在整個房間鴉雀無聲的時候,江秋突然在一片寂靜中開口,“是有人刻意選取的這個時機?”

如果前麵的推測沒有謬誤,這個人的身份也不言自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