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身份(2 / 2)

來自角落的潛伏者 煌或 4151 字 11個月前

“什麼意思?”邵梓有些疑惑的開口。

“無論事實如何,我們怎麼想,那位差點殺死現在仍在被搶救的姚勝海姚先生的嫌犯,這個人應當就是為了於宣儀而犯下的案件。”梁安抬眼,看向充斥毒物的證物的照片。

氰化鉀可不是隨處可見的有毒物質。它在電鍍等工業步驟中有所運用,但以正常的手段目前很難在市麵上得到。彆說拿來殺人,拿來自殺也要嫌過於麻煩。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東西確實用料極少,也見效極快。這次謀殺並未成功令人生疑,因為成年人隻要攝入了幾十毫克的氰化鉀毒物就能致死,而這並不在已有毒物的情況下難以達成的事。

難不成有了一定量的毒物作為作案工具,還特地省吃儉用,這麼一整瓶的水隻放米粒大的毒物進去稀釋了個透徹?

陸遙有些不安。

乍然從彆人口中聽見於宣儀的名字,而不是什麼“女孩”之類的代稱,陸遙不自覺的打了個激靈。

她自己是因為一些私事覺察出其中也許存在某種聯係,雖然因為信任不覺得於宣儀會是那樣的凶手,但她從某種程度上相當識大體。問題在於她不至於把這些無憑無據時把自己暫且沒有根基的意見拿出來給同伴作參考。

倒不是陸遙因為所謂友情而不想給於宣儀添麻煩,而是因為這種事說出來也沒什麼實際價值,陸遙更覺得自己錯誤的可能性最高。

畢竟說到底,不過是個人感覺。

但梁安其實也沒把話說死,畢竟他講的是“於宣儀扮演黎明”,而不是“於宣儀就是黎明”。

想到這,陸遙轉了轉眼珠,用手不著痕跡的敲了敲自己的屏幕,琢磨著自己下一步的做法。

她其實也有自己的另一套不負責任的理論。但介於不負責任,也不便說出口,需要先找到支撐的依據,讓自己胸有成竹,準備就緒。

自己找到一些相關的依據,才好提出來。而這恰恰是她從個人技術上獲取到的強項。

一切又被另外一個人收入眼底。

“這個犯人刻意把於宣儀這位和姚勝海有仇的小姑娘誘引到現場,然後實施殺人計劃,留下一個身份最符合殺人犯特征的線索。這個人其實把矛頭指向了於宣儀本人,實際上卻又曖昧的打著‘為她報仇’的旗號行事。”

梁安看了一眼貼在白板上的預告函複印件。

“但因為陸遙和那位姑娘的相遇,這份嫌疑最後實在不太重要。然而隻要關注過黎明相關的案件,必然知道黎明一般並不寄送預告函,而是以在現場宣告被害人罪行的方式進行‘演出’。那這場戲碼也許並不是為了懲戒,而命案——呃,沒有成功的命案本身就是告知的行為本身。叫來警察,也隻是為了作為現場見證,讓人第一時間發現這件事有所端倪。”

陸遙突然開口:“也就是說,凶手想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告訴警方於宣儀就是黎明?”

“或者說,凶手認定了於宣儀就是黎明。”梁安一歎,“不管怎麼樣,我們後續的計劃都會和這個姑娘有關。陸遙,我沒想到你居然認識她,也許這個案子又要麻煩你多一些了。”

陸遙眨了眨眼。

也確實,畢竟如果毫無所圖,誰又會平白無故的去構陷一個無本就顯得可憐無辜的女孩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