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悖論(2 / 2)

來自角落的潛伏者 煌或 3682 字 11個月前

難道真有這樣一個人,能和現在被逮捕入獄的李永清一樣擁有這樣的能力?肖自銘不敢相信,但也由不得他不信,因為排除所有的不可能,剩餘的“可能”隻有這麼一種。

但在旁人眼裡,卻還有其他的猜想。

一個黎明被捕,而另一個黎明仍在作案。這樣的情況,在他人看來還有另一種可能性——被逮捕的李永清隻是一個警方拿出來的“替罪羊”,真凶或許還在外逃竄。

這就成了另外一個層麵的爭議。李永清是黎明係列案件的真凶,這在肖自銘眼中是板上釘釘,但在他人眼裡,這不過是幾乎在警界被神化了的肖自銘一個人的看法,連專案組對其中的原理也沒有那麼篤定。

而這也恰恰是一個要點。兩個犯罪天才同時出現,這是多麼渺茫的一種事件?在肖自銘和李永清的你來我往於審訊室中長久僵持的同時,外界的壓力也逐漸逼近了這起尚未了結的連環殺人案偵辦的進程。

因為對手同樣是一個“完美犯罪者”,專案組的大批人馬也被調動前往偵查。他們調查的感想和之前如出一轍,甚至有些人也開始有所懷疑,真的會出現第二個這樣的連環殺人犯嗎?

又或者說,李永清隻是一個幌子?

專案組的人大多對肖自銘非常信服。不隻是因為他的能力出眾,還因為他在生活中也是完美的楷模。除了三十多歲打著光棍,他在社會他人的眼裡看來幾乎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典範,專案組的後輩也多以“肖警官這麼厲害都沒找對象”來搪塞親朋相親的提議。

他從來都關心照顧著身旁的後輩,連陌生的學生都會抽空主動施以援手,性格溫和而不失關鍵時刻的銳利。他不隻是一名優秀的警官,還是一個極富人格魅力的模範。但越是完美的人,越讓人想要費心挖掘埋藏在他表象以下的“黑暗”——無論這種情況究竟存不存在。

而現在,一個這樣具有利用價值的把柄出現了。

轟動萬分的黎明抓捕事件,竟然有可能是一起滔天的冤案!

事件的反轉有時悄不做聲,但如果其中蘊含著比事件本身更具新聞價值的“轟動效應”,便會被爭先恐後的報道。這世上有很多秉持著良心與正義的新聞工作者,但令人遺憾的是,隻為爆點和討論度而“奮戰”,為追名逐利而不擇手段之輩更容易“出人頭地”。

讓子彈飛並不是這些“智者”的行為。

他們利用的刀刃是自己的筆,而慣用的春秋筆法成了他們從法網本該降臨的審判下脫離的武器。人類的想象力,在這種情況下被利用的淋漓儘致。本該是勠力同心武器的義憤,卻被用做了另一方麵的武器。

英雄的雜質——這便是最差的結局最初的由來。

而肖自銘察覺和對抗這些問題則是再往後的故事。因為伴隨著滔天的質疑和激憤,他和李永清的鬥法劃上了一個逗號。

他終於略勝一籌,發現了數不儘的案卷當中其中的破綻,通過與李永清的對話,找到了李永清的罪證。

隻此一個。

但法庭上的戰爭尚未開始,肖自銘發現了另一個要點。

李永清已然命不久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