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遊離(1 / 2)

來自角落的潛伏者 煌或 3767 字 11個月前

這並不能直接代表溫宜廷能力有多超人一等,雖然情況確實有這種因素的影響,但全部的事實也許並非如此。從這裡開始,梁安便有了意識,這位姓溫的年輕人並不簡單。

觀察力是梁安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不僅僅是觀察犯罪現場,觀察被審訊中的犯人,利用所有場景下所有人不同的反應,從中小心翼翼挑選出平常人根本不會在乎的細枝末節,也是他引以為傲的力量。

每一個人的反應,都源於由不同過去遭遇組織而成的心理。

對溫宜廷的進一步推理,決定性的因素在於另一個場景,也就是梁安主動暴露自己的身份,取走手槍,交代有關失蹤事件真相的那一個瞬間。

在那時鄭春生才是最反常的人。他之前一直保持著沉默是金的原則,而當時卻突然主動詢問,甚至把話題牽引到了最令人窒息的“連環殺人案”上。

島嶼上的人最害怕的就是一個死字,未知的恐怖莫過於此。

能夠張口就是這種壞事,梁安自問除了自己這種時時用悲觀的角度看待問題的人以外,最有可能的就是不確定但把這種可能性無數次在心頭演練過的家夥。

就算他自己,也不會張口就是這種最壞的打算。而聯係了鄭春生之前的自白,目睹過那種“黑道作風”的鄭春生說出那種話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而落到眼前這位姓溫的小哥身上,他的反應就再正常不過,隻是驚訝。真正讓梁安了然的,是溫宜廷在那時仍舊先攬下了東西。

梁安對自己的自曝身份當時心中並沒有定數,隻是因為槍支和警察的聯係懷疑自己的身份暴露。但現在,他已經推翻了這種猜想。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當真正犯人的數量判斷歸一以後,他也就明白了另一個事實,島上的人不可能提前得知他的身份,槍械的出現不是對應的他,而是因為它固有的屬性。

之前所想象的“內鬼”,應該算是一種比較籠統的概括。

在這座島上,除了始作俑者本人,沒有人完完全全和“反方”站在同一戰線上。隻因為恐懼而被“續費”了閉嘴b的鄭春生自不必說,溫宜廷或許也是其中之一。

“你是片麵共犯,”梁安也把這個名詞說出了口,眼神坦率看向低頭不語的溫宜廷,“我相信以你的聰明,應該不至於認不清什麼才是最好的做法。正因如此你到現在都沒有開口,隻是因為無法判定自己的作為程度輕重,想要先讓犯人滅口,還是要想辦法做出補救?”

這就是最後一步試探,也就是之前觀察到溫宜廷的“如釋重負”以後,他才慢吞吞說出了所有的推算,從自己的角度持有的底牌。

梁安的邏輯簡單易懂,鄭春生“死了”,但他並不是凶手,梁安將事實模糊的原因也是為了保護這個重要人證。但與此同時,“死人”不會說話,梁安也不介意利用這一茬,用相似的套路算計算計這位緘口不嚴的溫先生。

“我……”

溫宜廷張口想要說什麼,然後本能般頓住,就像是反而期待起了彆人替他把話說完。但這回沒有人再打斷他,梁安隻是看著他掙紮不定的眼神和小動作,等著溫宜廷作出自己預想當中的陳述。

“現在你大可以放心,”梁安聳了聳肩,“剛才你我的做法把其他人聚集在一處,誰離開都不合適,會讓真正的犯人不敢輕舉妄動,但如果你拖延太久,我們再拖延一會兒才開始講明白你這邊的前因後果,回去以後很容易讓人生疑。”

畢竟如果隻是作出小範圍的“死亡通知”,確實不該占用太長的時間。溫宜廷自己也清楚,隻是在衝擊下無暇去想,也沒有這個時機。

犯人擅長利用人性中小小的弱點……巧得很,梁安自恃也會一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