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致遠從自己兜裡帶的小包裡掏出巴掌大小的微型電腦,接了根線就連上了酒店會議廳的投影儀。
不過數秒,液晶大屏幕上映照出了微型電腦上的內容。言顧問道具高級、手段高端,目的其實相當樸素,給的不過是個沒頭尾內容精簡的ppt。
缺點在於全英文。
“西歐自稱黎明的連環殺手,最近兩年出場次數頻繁,每次和咱們國產的黎明一樣要把受害者公開聲討一遍,還了融入當地傳統文化,特麼騷包的要搞個信紙加個火漆印章……”
陸遙恰巧雅思八分。她摸著下巴充當人肉翻譯器,把顯示屏上的英文檔案添油加醋混搭個人理解概述了一遍,然後很快想起來扭頭看向邵梓。
“邵哥,這不是咱們之前閒著聊過的那個黎明模仿犯嗎?言師兄,這人按理說和黎明沒有關係吧,我聽說是模仿犯。現在詳細信息咋都傳到國內了,難道人家趕來現場觀摩了?”
按照他們先前推測的結果,出現在外國的黎明應當是模仿犯。這個結論事實上也沒有問題,起碼按照陸遙最新的吃瓜進度絕對符合實際情況。
言致遠把ppt翻到下一頁,然後淡淡開口:“可能需要糾正一點,根據國際刑警組織的最新調查結果,境外的黎明模仿犯由四人團夥組成,分彆包括一對白人兄弟、一個黑人女性和一個身份不明的亞裔駭客,其中三人在首都時間昨天夜間被捉拿歸案。”
這倒不是意外的結果。少有人能複現黎明那樣近乎匪夷所思的作案頻率和精度,完美犯罪所需的技能數量也不可小覷。這種前提條件下認定隻是模仿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可能性從未被排除在可能性之外。
按單數計量不過是習慣使然。
但言致遠的闡述裡還有關鍵點。
“前三人?”
三個人的特征和性彆都很明晰,唯獨第四個所謂的“亞裔駭客”兩者都不明確。按照通常的設想,應當是第四個人來自於前三者的口供內容。
言致遠點點頭,“與同夥遠程聯絡的駭客未被逮捕歸案。最初的轉折出現在首都時間上午九點整,國際刑警組織負責一路追查的警官和逮捕並暫時羈押三位嫌犯的當地警局同時收到一封傳真,內容是模仿犯每一次殺人的詳細報告,署名e偵探社。”
“……真中二。都什麼年代了還發傳真?他怎麼不飛鴿傳書呢?”
陸遙語氣明顯古怪了些,最熟悉她的邵梓深刻懷疑這貨是覺得有人比自己執行力更強還要中二,竊取了自己的輝煌頭銜,感覺受到了挑戰。
“關鍵在於,郵件的內容還包括推測出那位駭客的三個理論駐地。雖然覺得隻是偵探愛好者的惡作劇,但瞎貓碰死耗子的階段誰也不敢大意。總局立刻派當地警方搜索了不同城市的三個駐點,結果在其中兩處繳獲了不少設備和證據,甚至還有一處警察闖入後發現主機還沒有完全降溫。”
林芸聞言皺了皺眉,第一次發表她的疑問,“我可以理解這種案子會在國際範圍內交換檔案以作交流。畢竟大多在互聯網時代出生,可以理解小年輕凡事都要參考、拽幾句洋炮才能安心的心理需求。但發生這麼一會兒怎麼國內專案組就有了詳細進程?小言,你又為什麼告訴我們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