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勒,緬甸戰區長官部。
王賡拿著一紙電報走進來,笑著對鐘毅和史迪威兩人說道:“總座,史迪威將軍,常校長最終還是認清形勢,妥協了。”
鐘毅微笑著說道:“我就說嘛,咱們常校長還是有見識的,看得到咱們緬甸戰區所麵臨的危機,所以肯定也樂意伸出援手。”
王賡便忍不住笑,怎麼好好的話從總座嘴裡說出來,就不是內味呢?
史迪威卻被鐘毅的後半句話觸及隱憂,擔心的說道:“鐘,常凱申和國民政府雖然同意再往緬甸戰區派譴50萬援軍,但是這批援軍並不會那麼快到來,而且就算到來隻怕也不能馬上就調上戰場,而是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才可以。”
“那是肯定。”王賡點頭道,“川軍的訓練情況很差,相比起那些毫無軍事經驗的壯丁也是好不到哪裡去,到緬甸之後肯定還要經過至少三個月的訓練才行,就跟之前的那50萬壯丁一樣,正好也能趁這段時間恢複這批川軍的身體狀況。”
史迪威又道:“所以,眼下的這一仗,還是得依靠現有的軍隊。”
停頓了一下,史迪威又說道:“依靠我們現在的兵力,能頂住日軍的進攻嗎?”
聽到史迪威的這句話,王賡便也沉默了,作戰室裡的十幾個參謀的目光也不約而同的落在了鐘毅的身上。
最近這幾天,所有的作戰參謀都在刻意回避這個問題。
也隻有史迪威這個美國佬,才會當著鐘毅的麵提出來。
實話實說,對於第二次曼德勒會戰,或者說緬甸會戰,包括王賡在內,緬甸戰區長官部的幾乎所有參謀都持悲觀態度,覺得這一仗他們勝算渺茫。
王賡和長官部的作戰參謀會這麼想,其實也非常正常。
因為日軍和國軍的戰力對比通常在一比三甚至一比五。
既便是鐘毅所指揮的三次浙閩會戰,也隻打成一比二。
剛剛結束不久的第一次曼德勒會戰,日軍名義上擁有兩個軍八個師團,但實際上參與曼德勒會戰的僅僅隻有兩個師團,所以雙方實力對比仍是一比二,也就是說,迄今為止,國軍表現還沒能超過一比二這條線。
換種說法,就是國軍的兵力必須確保是日軍兩倍以上,才有贏的機會。
可是現在,日軍的兵力跟他們遠征軍的兵力是一樣的,全都是50萬人!
這種情況下,王賡和長官部的作戰參謀就有理由相信,遠征軍很難打贏,因為戰爭說到底還是得靠實力。
戰術的運用,隻能一定程度上彌補實力的差距,但不能夠從根本上扭轉。
所以,雖然鐘毅的指揮造詣很高,看上去似乎也很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但這仍不足以逆轉雙方在兵力上的對比。
所以,第二次曼德勒會戰或者說緬甸會戰,遠征軍勝算渺茫。
所以,包括王賡在內,在場所有人都很想聽聽鐘毅會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