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不平之事老夫就要管。老夫倒要問問陳縣令,他是怎麼管教手下的,爾等撮爾小吏,不思儘忠職守,反而魚肉鄉民,實是可惡至極。”
來人口氣不小,侯七和馬八對視一眼,不記得縣裡有這樣一位,馬八試探地問道:“敢問您是?”
“老夫餘知節。”
人群立時炸開了鍋,“餘知節,京城做戶部侍郎的餘大人嗎?”
“不可能,餘大人一直在外任官,有十多年沒回過家了。”
“你消息不靈通,表舅的侄子在餘府幫工,他說餘大人幾個月前就回家探親了,隻不過餘大人為人低調,沒有聲張罷了。”
“我就說此人氣度不凡,令人望而生敬,原來
是餘大人回家了。”
“拜見餘大人”、“餘大人一向可好”、“餘大人好”,人群中響起一片問好聲。
餘知節的名字江安義聽過,準確地說餘知節這個名字在新齊縣家喻戶曉。餘知節,德州新齊縣人,二十七歲高中進士,宦海浮沉二十載,曆任主薄、縣令、太守,現任戶部侍郎,且為官清廉正派,官聲甚佳,在新齊縣被視為讀書人的榜樣。
侯七和馬八苦了臉,這回踢到鐵板了,趴到地上搗起了蒜,連聲求饒。餘知節厭惡地掃了他們一眼,喝道:“自己滾到陳縣令處討打,若讓我夫知道爾等敢再為非作歹,小心你們的狗頭。”
侯七馬八狼狽地爬起身溜走了,臨走前侯七惡狠狠地撇了江安義一眼,眼光中充滿了怨毒。那眼光讓江安義想起毒蛇,心中一凜,此刻顧不上其他,江安義衝著儒者深深一躬,道:“多謝餘大人仗義直言。”
餘知節擺擺手,示意江安義無須多禮,蹲下身子,饒有興趣地把玩起籮筐中的竹器來。眾人也不散去,圍做一圈,興奮地圍觀著餘知節。
半晌後,餘知節站起身問道:“這些竹器可是你所製。”
“是。”
餘知節剛想繼續說話,發現身邊圍著一圈好奇的人,微笑地衝鄉親抱了抱拳,對江安義道:“此處說話不方便,隨我到前麵茶樓一敘。”
跟家人打過招呼,江安義跟在餘知節身後去了茶樓。有餘大人出麵,江黃氏收起膽怯之心,繼續開張賣竹器,一邊等兒子回來。
到了茶樓,江安義再次謝過相助之恩。餘知節見江安義年紀不大,舉止溫文有禮,而且身著儒衫,笑問道:“你可曾讀過書?”
“小可是個童生,明年要參加州裡的院試。”鄭國讀書人先進行童子試,童子試三關,分為縣
試、府試和院試,考過前二次稱童生,考過院試後才能稱秀才或生員。餘知節點點頭,身為朝庭戶部侍郎,天下的俊才不知見過多少,一個童生引不起他的關注。
餘知節直接道:“老夫生性喜竹,這些竹器雅致動人,讓人耳目一新,老夫有意帶些贈予京中好友。不過,你所做之物略失之粗糙,有美中不足之憾。”
一席話說得江安義頗感汗顏,這批竹製品細微處雕琢不足,再加上題畫的水平有限,明眼人能看出瑕疵來。江安義愧然道:“小可手藝不精,所製之物匠氣過重,大人所言一針見血。”
餘知節問了幾句,從袖中拿出錠銀子放在桌上,道:“這是五兩定銀,小哥且將筆筒、茶具、風鈴等物各製十套,上元節後送餘府,屆時另有厚謝。”
江安義將銀子揣入懷中,回到集市,見家人笑嘻嘻地站在原地等他,攤子已經收了。一問方知,圍
觀的眾人看餘大人都喜歡這些竹製品,一陣哄搶,片刻功夫都賣完了。
江安義把餘大人找他的原因說了一遍,從懷中掏出銀子放在娘的手中。江黃氏合掌念了聲佛,笑道:“餘大人真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娘回去一定到廟裡燒香保佑他長命百歲、升官發財。”
這次進城,竹製品賣了二千多文,加上餘知節給的五兩定銀,一下子有了七兩多巨款。手中有錢,膽氣就壯,江黃氏帶著兒女們破天荒地“瘋狂”了一把,回去的時候,兩個竹筐滿滿當當地塞滿了吃的、穿的、用的。
兄弟倆輪流挑著擔子,江黃氏牽著妍兒,冬日暖陽將一家人的身影聚在一起。行走在溫暖中,江安義從未有過的平靜,這一刻他不再擔心妖魔,有些人比妖魔還可怕,要守護家人的平安,也許化身妖魔才會讓他們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