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重策論,越往後考的策論所占的比重越大。策論既有對經義的深刻理解,又有對時政、農事、民風等問題對答獻策。江安義居於鄉間,天下大事多是道聽途說而來,所做策論無非是老生常談,人雲亦
雲,並無新意,這樣的文章難以出彩。
想到這裡,江安義的眉頭不禁緊鎖起來,以自己現在的水平要考個秀才怕是不易,更何況其中還有徇私舞弊。江安義悵然而起,推門來到院中,月光如水,灑落在庭院中,一片清冷。
夜涼如水,江安義打了個寒顫,長出一口氣,下意識地把念頭聯上妖魔的記憶。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在妖魔的記憶裡,子曰詩雲不多,詩詞多如繁星,或豪邁雄奇或悲壯慷慨 或靈動秀美或清幽奇巧,每一首都讓人為之絕倒,要不是夜深人靜,江安義簡直要歌而誦之,長嘯不已。
好不容易按捺下狂喜的心情,江安義對妖魔的身份產生了疑問,能寫下這樣美妙的詩篇的人怎麼會是妖魔,稱之為詩仙也不為過。難道附在我身上的根本就是“仙人”,想起平日裡自己的戒備,連連暗呼“大仙勿怪”。
緊接著,江安義搜看了“大仙”關於策論的記
憶。片刻之後,江安義趕緊回到了自己的思維中,太多離經叛道、大逆不道的想法,雖是粗看,依舊嚇得江安義出了身冷汗,看來妖魔始終是妖魔,並沒有因為詩寫得好就有所改變。
且喜且憂,喜的是詩賦這一關能輕鬆過去,憂的是策論還是沒有辦法,按照妖魔的想法寫策論,怕是文成之時便是滿門抄斬之時,看來要另想良策。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讀書離不開師友,良師益友能助力不少。縣學名存實亡,雖然逢三、九教學,馬訓導多是隨意念些經書塞責,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多數時候他都在侃侃而談自己是如何飽讀詩書,如何才學滿腹,卻被大材小用屈居於小縣做個訓導。
馬訓導是舉人出身,學問是有的,不過這學問可不輕傳,隻有那些塞了銀子的學生才會被他叫到住處,私下傳授。江安義家貧如洗,沒有銀子,隻能望門興歎,當然就更沒有可能到書院去求學。
縣學裡的前輩秀才們難得一見,大家都在苦讀,以求鄉試中舉,有些年長的還要養家糊口教授私塾,更沒有時間來為江安義傳道授業。偶有同窗會文,無非是表麵上互相說些好話,轉過身嗤之以鼻。
江安義有個好友郭懷理,比他大三歲,郭家是富商,江安義常去他家中借書抄錄,順便打打牙祭。郭懷理也會來江家玩,每次都帶點小禮物,江家人很喜歡這個“胖子”。想到這個好友,江安義嘴角綻放出笑容,這胖子真是冬日裡的溫暖。
隻是,這位好友的功課著實一般,枉費了他爹經常送錢給馬訓導。想起死胖子每次說起馬訓導時都是一臉不情願地嘟囔無味,江安義又好氣又好笑,這機會要給自己多好。
幾片竹葉從眼前飄過,將江安義從胡思亂想中拉回現實。馬上快過年了,餘知節預定的東西要在元宵節前完工,這段時間得抓緊了,不要拿了定銀把事辦砸了,可真對不住餘大人。
對了,餘大人喜歡竹,製把竹扇獻上一定討喜。如果再在扇上提上餘大人喜歡的詩句,說不定能求餘大人指點一下自己的文章,要說明師,整個新齊縣沒有比餘大人更厲害的明師了。
江安義被自己的這個主意弄得熱血沸騰,很快找到一句關於竹的對聯,“未出土時先有節,至淩雲處尚虛心”,恰好與餘大人的高風亮節相符,此句寫於扇上,餘大人一定歡喜。學問素來不輕傳,自己與餘大人僅見過一麵,身份有著天地之彆,冒然相求,餘大人會不會發怒呢?
來回在院中踱著圈,患得患失起來。月光下的茅屋殘破不堪,江安義想起幾個月前家中的狀況,因為自己從妖魔處借智,家裡才有了些變化。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江安義決定再賭一把,隻有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能保護好家人,無論成敗,都不能放過改變的機會。
江安義沒有查覺到他為人處事的方式,不知不
覺間改變了許多,這種改變是生活所迫?還是受體內妖魔的影響?江安義毫無查覺,抬頭望月,此刻心中充滿了鬥誌。這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自己一定要從荊棘叢中闖出一條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