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將安出?”張伯進支起耳朵問道。
“江安義壽宴奪彩,得王爺賞識。書院那群寒門學子歡天喜地,一副有榮與焉的樣子。”秦海明啐了口唾沫,接著道:“去年重陽江安義一首《吟菊》就被這些人視為寒門代表,現在更是把他捧得高高的,我就納悶了,這小子騎著高頭大馬,與林義真為友,哪裡像寒門中人。”
張伯進敲敲桌子,示意秦海明不要跑題。
“江安義被捉,這些人肯定要鳴不平,這時候再鼓動鼓動,這些人說不定就要到府衙去鳴冤了。隻要事情鬨大了,這江安義不管有理沒理,恐怕都要被開除出書院了。”
張伯進倒吸口涼氣,重新打量了一下秦海明,
見秦海明臉上又掛回謙卑的笑意,暗道此人算計深沉,行事狠毒,自己還把他當成冤大頭,可笑自己不識英雄,今後自己再不敢小瞧任何人。
細想了片刻,張伯進道:“此計雖妙,但卻有個漏洞。鄧山長和書院的一些先生對江安義很是器重,如果官府前來拿人,必然會被他們阻擋,這事情鬨不起來。”
“張公子有所不知,鄧山長月底要前往德州,馮刺史邀他去府學講學,順道參加昆華雅會。屆時,紀先生、蘇先生會一同前往,書院由邵學錄做主。”
“哦。”張伯進的腦袋迅速轉開,聽聞邵學錄不喜歡這個江安義,當初入學邵學錄就曾提過不收江安義。那次月考風波看得出邵學錄是支持趙先生對江安義下手的,可惜被江安義逃脫。如果書院內是邵學錄做主的話,邵學錄一定不會阻攔官府抓拿江安義,那麼鼓動學員鬨事倒是有可能,此計可行。
想到這裡,張伯進從懷中拿出那幾張紙,遞給秦海明,囑咐道:“秦兄,此事事關重大,一旦走漏
風聲,恐怕你我都難以收場,鼓動鬨事的人一定要安排妥當,萬事小心。”
“哢嚓”,一聲驚雷炸響,震得窗紙抖動,兩人嚇了一跳,張伯進手中的紙飄落於地。抬頭看時,屋外風雲突變,整個澤昌書院籠罩在一片烏雲中。天威赫赫,兩人從彼此的臉上看到一絲驚惶。
………
三月三十日,書院休沐日,一隊官兵將書院大門堵住,打破了書院的寧靜。邵學錄聞訊匆匆趕來,蹬著眼睛怒斥帶隊的校尉:“書院乃是清靜之地,你帶兵前來所為何事?引發事端你可吃罪得起?”
校尉知道澤昌書院惹不起,心中暗罵司馬大人撈錢撈紅了眼,書院的主意也敢打。但上命所差不敢違抗,隻得叉手稟道:“大人,司馬府接到舉報,書院有人暗通元天教,司馬大人命我帶人前來查問。大人放心,司馬府絕不會冤枉書院的學子,請大人行個方便,讓此學子到司馬府一辨清白。”
“笑話,書院都是讀聖賢書的人,怎麼可能與元天教相通?你所說的人是誰?”
“德州學子江安義。”
“什麼,江安義?”邵仁福壓根就不相信江安義會私通元天教,一個才十七歲的農家子,聽沒聽說過元天教的名字都兩說。但邵仁福不喜歡江安義,江安義是鄧浩南所器重的學生,月考一事江安義更被是鄧浩南用來對付自己,這次有了機會,對付江安義也就是打擊鄧浩南,自己何妨順水推舟。
“既是上命所差,將軍帶幾個兵丁隨我來,不要驚擾了其他學子。”邵仁福臉色和緩下來,帶著校尉和幾個兵丁向江安義的住處行去,一路之上尾隨著不少好奇的學子,紛紛打聽出了什麼事。
江安義正坐在書桌前讀書,突聽到一陣腳步聲,邵學錄帶著幾名官兵闖了進來。江安義摸不到頭腦,急忙起身施禮,道:“見過學錄大人。”
邵仁福默不作聲,目光示意校尉,那校尉不管三七二十一,大手一揮,兩個兵丁上來就將江安義綁
住,江安義急吼道:“學錄大人,這是怎麼回事?你們怎麼隨便拿人?”
其他人開始翻箱倒櫃,查抄東西,二十兩黃金被抄了出來,六百兩銀票抄了出來,江安義從家中帶來的一百二十兩銀子也被抄走了,連百餘枚放在書櫥裡的銅錢也沒逃過。萬幸的是那三顆寶石江安義藏在床腿的磚縫裡,沒有被找到。
看著金子和銀票,校尉咽了口唾沫,原以為是個苦差事,沒想到居然是個肥差,難怪司馬大人那麼喜歡抓人,這一抓人銀子就到手了。
邵學錄站在書院門前,眯著眼看著那群官兵帶著江安義下山離開,心裡飛速地盤算著得失。自己又犯了操之過急的毛病,江安義前不久才在王爺壽宴上得了二十兩黃金的賞賜,士林中傳揚他是詞仙,這些情況司馬大人隻要知道了就會放他回來。
是誰投的檢舉信,誰要對付江安義,想起去年的月考事件,邵仁福的眼眯得更細了。背著手,邵仁福一步三搖,出了書院,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