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二日,新科進士前往金殿麵聖,賜宴後到禮部南院領取職司,通常到任前給假三個月。出乎眾位大臣的意料,三百一十六名新科進士天子留下了三十名作為即將開始清仗田畝的助手,看來萬歲是想動真格的了。
清仗田畝一事按照韋相的提議分三處試點,分彆是仁州、婁州、靈州,這三個州都是中州,但仁州有安齊李家,靈州有宜湖林氏,婁州有長漢劉家,都有世家在,清仗田畝必然避不開這些世家。
三州的清仗使分彆由餘知節和戶部左右侍郎擔任,餘知節前往仁州,江安義自然歸在餘知節的隊伍中,劉玉善也在其中;韋祐成分在戶部左侍郎餘光輝手下,前往靈州,林義真在其中,而張誌誠分在戶部右侍郎齊文遠手下,前往婁州。
多數人都被天子鼓動得熱血沸騰,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就在眼前,天子說了,高官厚祿絕不吝惜。韋
祐成、林義真等世家子弟卻清楚得很,這是要自己朝自家身上割肉,這功勞不好得。
江安義滿心思都在兩日後與欣菲相會上,神思不定地跟隨大眾謝了恩,又跟著餘知節來到戶部。餘知節回到戶部任清仗使,柳信明找了一處荒僻的小院充裝清仗使衙門,又命兩名老吏充裝辦事之人。
餘知節一心想著辦好差事,也不與他相爭,好在他在戶部多年,文書檔案都熟,要什麼自己去找,雖然柳尚書不待見餘知節,但戶部中人都知道這位餘大人飛黃騰達就在眼前,哪會不拍馬奉承,隻要背著柳尚書,要什麼東西都好說。
一個多月來,餘知節已經初步將全國各州的田畝稅賦情況重新整理成冊,幾天前得知自己前往仁州清查,著重又把仁州的圖冊詳細地規置了一番。十名新進士坐在小小的房間內有些局促,餘知節笑道:“諸位都是天子精挑細選出來的英才,此次前往仁州清查田畝,還要多多倚仗諸位。”
說話間餘知節已經將眾人的神情看在眼中,其
他九人都神情振奮躍躍欲試,安義怎麼一副神不守舍的樣子,想些什麼呢?
餘知節接著道:“諸位新登金榜,該當衣錦還鄉。清仗田畝一事還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你們不妨先行歸家,隻要在八月初十前趕到仁州安陽府清仗田畝司聽用即可。”
眾人一陣歡呼,誠如餘知節所言,高中進士,怎能不衣錦還鄉,顯耀鄉閭,光大門楣。眾人離開,餘知節叫住江安義,問道:“安義,此次清仗畝關係重大,麻煩不小,萬歲極其看重,事關你我前程,你一定要全心全力助我。”
“是。”
“我看你有些神情不定,可是有事?”
欣菲的事不好跟餘師說,江安義隻好掩飾道:“隻是思家心切,離家近半年,有些想念家人了。”
餘知節點點頭,道:“安義你高中狀元,又是三元及第,是應該早些回家與家人共享榮華。晚上我為你設宴餞行,把誌誠和師本都叫上,這次師本雖然
沒有參與清仗田畝,但他得了個優差,在禦史台任監察禦史(正八品上),這可是清貴之極的官。”
好友得選好差事,江安義為之高興,想來餘知節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這份情要範師本自己去還上。
晚宴,舉座皆歡。張誌誠有些喝多了,一向謹於言辭的人變得滔滔不絕起來:“…張某也算出身書香門第,從小隨家父讀書識字,可是家父除了讀書不善營生,家母生病,家中田產變賣一空。”
張誌誠的話勾起江安義的心酸事,眾人停杯聽他述說。
“張某考中了秀才後,與家父親一起在家中開了書塾,一邊教幾個孩子一邊繼續讀書,家境略有改善。不料疫疾暴發,家父家母相繼染病身亡,隻留下我們兄妹相依為命。”
側屋傳來飲泣之聲,張玉珠聽到哥哥提及傷心事,忍不住落淚,餘佳穎在一旁輕聲相勸,自己也眼淚直流。
張誌誠淚流滿麵,沉浸在回憶中,指著身上的衣袍道:“我身上這件藍布袍,是家母親手所織,舍妹所縫,如今張某確實不需再著此粗袍,但父母之恩,兄妹之情,當年窘況,張某怎敢或忘。”
“中舉之後,有人送來錢糧以求照應,家中已不再困苦,我將妹子托附給親戚,自己遊學天下,見到世間太多的不平事,看到太多的受苦人,張某便立誓將來如果為官,定要為民作主,為困苦無助的人發聲,讓像我這樣的寒士能安心讀書。”
張誌誠仰頭將杯中酒一飲而儘,慨然道:“天生我材,願守護這天下蒼生。”
“壯哉此言。”餘知節擊掌讚歎。
相較自己守護家人,張誌誠守護蒼生的誌向不知遠大了多少倍,江安義肅然起敬,舉杯道:“張兄大誌,安義望塵莫及,這杯酒祝張兄一展抱負,為天下百姓敬張兄。”
眾人皆舉杯相敬,張誌誠難得放開心懷,痛快地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