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江安義再度鄭重向張克濟施禮,道:“江某自晉封平山侯後,心蕩神迷,終日無所事事,多謝先生點醒。”
張克濟歎道:“我知主公心有隱憂,生出和光同塵之心,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主公想不與人爭,低調行事,恐怕難達心願。一旦天子駕崩,太子即位,恐怕主公便難再逍遙。”
江安義在椅中坐下,道:“今日先生點醒江某,身為化州經略使,江某當為化州百姓謀福祉,隻是方刺史做得不錯,他是長者,江某不好過多插手政務。”
“主公若是為百姓謀福祉,方公是仁厚長者,自然會欣然配合。”張克濟道:“張某這幾日想了想,主公不妨從這幾方麵下手。”
江安義燃著熏香,替張克濟斟上茶,道:“願聞其詳。”
“安西大營征募兵員,這些日子有不少流民前來應征,有些人還是拖家帶口而來,被征入伍的人並不多,如若能將這些人留在化州,讓他們安家立業,這些人口將來便是化州的兵源、財源。”張克濟道。
江安義點頭道:“方公已經讓各縣將這些人登記在冊,讓各縣搭建住所,發給糧食,幫他們找尋用工之所,鼓勵他們開墾新田,按照朝庭律法,前三年不收取稅賦,我今日在大堂看到公文,各地新登記造冊的百姓有七萬六千多人,加上從西域各國贖回的百姓,減去戰亂流失的十餘萬人,化州新增了二十六萬多人。”
“人多力量大。”張克濟道:“光靠官府接濟不是辦法,應該讓這些人有活乾,能養活自己才能留住他們。化州遭遇兵亂,半數縣城不同程度受損,城牆、房屋、道路、水利都要修補,那些漢子能夠用得上。婦人們可以到商鋪、作坊幫工,也能可到人家幫傭,那些小孩可
以到各縣的撫幼養慈院認字或者學點東西,總之要讓這些人感覺到在化州比家鄉要好,才會願意留下。”
江安義點點頭,道:“明日我會去找方公,讓他向各縣下發公文。”
“今年的糧食要減產,各地報的產糧有多少主公可知道?”
江安義皺了皺眉毛,道:“西域聯軍占據化州時把縣城的儲糧搶掠一空,不過今春他們驅使百姓照常種地,隻是百姓照料不經心,估計減產在二成左右。最重要是西域人入侵,屯軍四散,今年的屯田幾乎絕收,減少了百萬石糧食。化州新進了這麼多人,我怕今年的糧食不夠吃。”
張克濟道:“今年並州、青州以及江南各地都是豐年,向朝庭請求運糧支援,再派人前去購買一些,應該能應付過去。府衙的稅銀還沒有分到各縣,方刺史手中有錢。”
江安義笑起來,道:“現在每天大把的銀子運出去,方公心痛得要命。方公連二堂的椅子斷了腿都不舍得換一把新人,叫人釘塊木條照樣坐,上次李來高坐上去差點沒摔一跤。??♂請來舊時光文學,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嗬嗬,方公嚴於律己,對百姓卻很仁厚,該花的錢一文也不會省。化州百姓能有主公、方公作為刺史,實乃幸事。”張克濟道。
熏香散發出幽香,書房的空氣帶著清新,張克濟深吸一口氣,繼續道:“主公在化州六年大力培育人才,興建濟民書院,修繕各地縣學,化州學童逐漸多起來。今年科舉,化州士子得中十六人,不能不說是主公倡學之功。不過化州的人才還是欠缺,士子不願前來,主公不妨鼓勵士紳、百姓多多籌建私學、書院,讓那些寒門子弟亦有求學之所,百年之計在於育人,化州要成為大州需靠讀書人。”
江安義連連點頭道:“不錯,先生此言甚善,想江某當年差點綴學,要不是家母和安勇,江某今日不過是田間一農夫。想這天下有不少人與江某當年一樣,為生活所迫不得不中斷學業,實為憾事。江某願出資二十萬兩資助寒門子弟就學,新修的書院江某每年至少前去講學一次。”
“主公大力助學,必為士林所譽。”張克濟微笑道,心中想著怎樣把主公的善行在士林中大為宣揚,讓天下讀書人特彆是寒門學子都視他為楷模,天下士子都視化州為讀書聖地,都願意來化州為官。
張克濟呷了口茶,笑道:“這些皆是化州的內政,不知主公對西域之敵有何想法?”
江安義一愣,道:“西域之敵已退,應該十年之內不可能再次進犯化州。”
“主公可曾想過,化守為攻,讓化州百姓不再曆兵禍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