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鄭漠定盟(2 / 2)

變臣 宇十六 4072 字 10個月前

“臣稟萬歲,光祿寺左少卿陳因光與漠人和議已定,現有和約呈上,請萬歲禦覽。”方林賓雙手將和約高高舉起,秉禮太監張謹接過和約,呈到了龍書案上。

這份和約石重偉早在兩天前便接到了陳因光的密奏,對其中的內容十分清楚。肅帝征北失利,抱憾而終,二十萬漠人在利漫的率領下不斷地向漠北城發動進攻,大帥齊新文據城而守,漠人憑借霹靂車之利,鎮北城北麵數次出麵險情。齊新文率重騎突擊,斬刀隊押陣,才將頹勢穩住,等工部將改進的霹靂車運到鎮北城,北線已穩。漠人不再攻打鎮北城,而是四處搶掠,那些歸降鄭國的部落重投漠國,或者紛紛進入鄭國關內。

利漫擊退鄭軍後,在漠人心中聲望日高,多數部落首領都要求利漫繼承汗位,隨著冬季來臨,不宜動兵,利漫率軍返還王庭,謀求汗王之位,而昆波不甘失敗,竭力拉攏部眾與利漫抗衡。鄭漠相爭,兩敗俱傷,肅帝身死、數十萬鄭軍敗亡,國庫為之一空,而漠人的日子也不好過,牛羊消耗將儘,戰死的青壯近二十萬,許多部落因此消失。渠逆道在王庭會議中提出與鄭人議和,向鄭人索要賠償,重啟榷場,交通商貿,恢複元氣。這個建議得到法王和聖女支持,於是漠庭遣使入告,重啟和談。

恰逢石重偉登基,國庫空虛,急於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漠使的到來讓石重偉有了台階,立刻同意派光祿寺少卿陳因光為使前往鎮北城談判。臨行前,石重偉召陳因光入奏,暗授機宜,劃了二個條件:一是鄭國占據的漠土絕不可讓,鎮北城以南的土地絕不允許絲毫退讓;二

是漠人如果索要金銀財物,不妨許之。石重偉讓陳因光便宜行事,儘快締結和約,安定民心。

石重偉召陳因光入奏時沒讓孔省在場,因為孔省的態度是不肯退讓的。孔省認為,花了這麼大的代價去平定北患,鄭國難漠人更難,漠人青壯戰死四成,實際上已經無力南下,而且利漫與昆波爭奪汗位,國內不穩。鄭國家大業大,眼前雖有艱難,但休養兩三年元氣會恢複,而漠人卻拖不起,鎮北大營牢牢插在漠人的體內,終有一天會放乾漠人的血,屆時不戰自勝。

陳因光進宮入奏,孔省已知,等他出宮後派人叫來到左相府詢問情況,陳因光不敢隱瞞孔省,把天子所說的不棄土可花銀的條件告訴了孔相。孔省聞後搖頭歎息,道:“天子急於平息外患,就怕漠人抓住天子的心理獅子大開口索要無度,陳因光,老夫不管天子許了你什麼前程,此去與漠人談判,地不可失是其一,金銀糧草等物折銀不能超過百萬兩,否則老夫會領滿朝文武向天子彈劾你賣國求榮,斬你以謝天下。陳因光,你好自為之。”

等陳因光離開,孔省戚容滿麵,與漠人和談這樣的大事天子居然不與他商量,分明是怕自己反對。天子急於構和的心理他能理解,可是此時賠償漠人財物分明是在資敵,肅帝兩次北征的成果除了些許土地賠得乾淨。漠人得中原財物後可借此緩過氣來,等三五年新一代漠人長大,北境怕是戰火再燃。天子想安定北境,恐怕事與願違。

鎮北城,陳因光與漠使卡多希會談,通過內線卡律已經對鄭國急於達成和約的心理了解得一清二楚,和談時態度強硬,大肆索要,私下裡與陳因光相處甚歡,送給陳因光不少珠寶,從醉酒的陳因光嘴中得知了鄭國的底線所在。

五月初,耗時三個月的和談終於達成,雙方約定:以鎮北城以北二十裡為界,界北屬漠,界南屬鄭;為補償漠人所失,鄭國每年資助漠國糧食百萬石、瓷器茶葉絲綢等物五十萬兩、各種匠人五百人折銀二十萬兩;恢複邊市,允許雙方百姓交易;約為兄弟國,漠為兄鄭為弟等等。

接到陳因光的密奏後,石重偉大喜,區區百萬兩的財物對大鄭算什麼,便是下州一年稅賦也能抵上,隻要鎮北城不失,這份和約對鄭國來說大大有利,陳因光居功甚偉。

將孔省召進禦書房,石重偉洋洋得意地將這份和約內容告訴了孔省。孔省暗歎,漠人若是要金銀絲綢等物不妨多與些,可是百萬石糧食可以讓漠人渡過冬季難關,更不用說匠人入漠給鄭國帶來的危害。

可是,石重偉滿麵喜色,心意已定,孔省提了提擔憂被天子駁斥了便沒有再開口,得了宰相的默許,石重偉將這份和約在朝堂上正式公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