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迷霧隱現(2 / 2)

變臣 宇十六 5232 字 11個月前

此情此景讓隊伍段次宗再也走不下去了,下令大隊停住,就地賑災。隊伍隨行帶著部分賑災的糧食和銀兩,由京中左威衛一千人馬護衛。

一名衣著較為體麵的老者被領到段次宗麵前,段次宗躬身行禮道:“老丈,高姓大名,你們是哪裡人,這是去往何處?”

衣著雖然臟亂,老者的神態安然,從容地還禮,歎道:“大人是朝庭派來賑災的吧。來的有點晚啊。”

段次宗臉一紅,四州大雨從八月初三開始,朝庭接著奏報已是八月二十日,籌措糧草和銀兩花了近十天的時間,賑災的隊伍出發已是九月初三,行至此

處已是九月初八了,難怪老者會怪責來的有點晚。

“老夫姓陳,乃並州丘和縣人,曾做過幾年縣令,前些年辭官在家。潤水因大雨而暴漲,老夫所居的亞風村被決堤的洪水所淹,不得已和家人一起出門逃難。”老者眼中閃過痛楚。

段次宗道:“陳老丈,我等雖然來遲,但朝庭不是下令各地開倉先行賑濟災民嗎?為何要逃奔他鄉?”

“丘和縣是在開倉放糧,但受災之人太多,倉儲有限,縣令不得不算米下鍋。丘和縣與婁州相距不遠,婁州並未受災,因而我等想到婁州找條活路,待局勢穩定後返鄉。”

“朝庭賑災的十萬石糧食不是已經先行抵達了嗎?”段次宗追問道。

老者歎道:“唉,老夫是聽說朝庭運糧賑災,但據老夫所知丘和縣中並沒有收到朝庭的糧食。”

段次宗腦袋“嗡”的一下,十萬石糧食和一百萬兩白銀從戶部調運而出,算算日期應該在八月底到達災區,為何至今未見?段次宗心如油烹,巴不得能飛到並州向並州太守呂良真問個究竟,隻是自己不能輕離。

想了片刻,段次宗讓人把馬逢春叫來。馬逢春,司農寺丞,此次前往賑災的十人之一,為人處事謹慎小心,段次宗親選其回入賑災隊列。

“馬逢春,我留下五百人和四萬石糧食,你沿途收攏災民,告訴他們朝庭已經派出賑災使。你不妨就駐在丘和縣,收攏附近縣城的災民,搭建簡易住處,等侯我下一步命令。”

馬逢春領命。段次宗轉過臉對著陳老丈道:“陳老丈,你是丘和縣人,德高望重,大難當前,煩你與馬逢春合作,在難民中招些人手,幫著馬逢春維護秩序,發放食物,另外讓人宣傳宣傳,讓大夥趕緊回家,不要流落四方,朝庭會幫著你們重建家園。”

馬逢春和陳老丈留開,片刻之後,大道上歡聲四起,段次宗是災民得知消息後歡呼,故土難離,既然有救,誰願意背景離鄉。

賑災的糧銀由左威衛押送,通過官道到達婁州,因大水堵路改由河運,沿西水河西上,計劃沿途發放物質,丘和縣就在旁邊,怎麼糧食仍未到位,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段次宗緊鎖眉頭,身為賑災使,沿路要協調眾多事宜,自己無法脫離大隊,看來隻能派江安義前去查探。在仁州清仗田畝的時候,江安義也硬生生闖出局麵,希望這次也能探明究竟。

江安義一身塵土,精神抖摟地出現在段次宗麵前,躬身禮道:“見過大人。”

算起來江安義是段次宗的門生,對於這個年輕人,段次宗越來越喜歡。臨出京前,他聽說江安義通過賭博的方式從常樂坊贏來三百四十萬兩銀子,解了賑災的燃眉之急。段次宗雖然是個剛直嚴謹之人,但

聽到消息還是背地裡喝了兩杯,取不義之財用於賑災,何必過於苛求。

不過,在江安義麵前,段次宗向來表情嚴肅,不苟言笑。江安義心中惴惴,比起麵對餘師還慎重三分。餘師還有七分為師三分為友的感覺,這位段大人江安義可不敢露出半分輕佻。

見江安義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段次宗又好氣又好笑,也不點破,沉聲將賑災糧食可能失蹤的消息告訴了他。江安義越聽臉色越凝重,賑災糧食關係多少人的性命,哪容有失。

“安義,我想讓你沿糧食前行的路線一路查探,看看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段次宗從懷中掏出塊金牌,這是出京時天子給他節製四州官員的信物,上麵刻著“如朕親臨”四個字。

接過金牌,沉甸甸地壓手。段次宗莊顏道:“安義,金牌隻為防身,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用。此去危險重重,千萬小心,事成之日,段某定當為你請功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